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人教本”教材向“部编本”教材的过渡与转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从“教”转向了“学”,更从简单的“独文教学”转化成“整合型教学”,从“文本文字的教学”转化为“在真实情境中的阅读教学”。在此,就以上文所谈到的三点转化来谈一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从“教”转向了“学”的阅读教学
  在如今运用“部编本”教材进行教学的课堂上,更多地看到的是教师的“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等方式来独立思考和学习,改变了以往“掰开了揉碎了”地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的局面。就拿古诗《绝句》(選自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来说吧,教材中将这首诗与“自然现象”(大自然的奥秘)相关的一些文章编写在同一个单元,而且其中的插图生动形象,我在教学中一改以往一些教师逐字逐句分析,把诗“大卸八块”的讲法,而是选择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文字想象画面来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进行教学,当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古诗精妙的意境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学习相关的杜甫的其他几首诗,在丰富学生故事阅读体验、积累的同时,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境,进而使其更加喜欢古诗,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点拨、引导,通过与学生合作“改诗”来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改为“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西岭千秋雪,东吴万里船”再改为“鸣翠柳,上青天。千秋雪,万里船”。将整个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从简单的“独文教学”转化成“整合型教学”
  以上提到的“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即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单元为例,首先以两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古诗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建立联系,然后再带孩子们走进《雷雨》等更加深入与广阔的自然中去。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整个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包括古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编者以一定的顺序和主题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因此,当进行教学时,我们一定要先读懂教材在这一单元所有文章及文章先后顺序安排的用意。
  当然,“部编本”教材所体现的整合远不止以上一点,还有教材与其他阅读材料的整合。
  就以“与大人一起读”(一年级)和“我爱阅读”(二年级以上)、“一起读书吧”为例,教材直接将适合年段学生阅读的图书推荐给孩子们,这就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将课内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整合。当下很多低段教师将教材内容与“绘本”进行整合教学,高段教师以教材为辐射,带孩子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等诸多教学案例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成长,给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增添了许多生机。另外,还有学科间的整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4课的《小马过河》就恰好在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中被运用。而我在教学中就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学会生活。
  三、从“文本文字的教学”转化为“在真实情境中的阅读教学”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个主题单元是“识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我将儿歌“传统节日”与“节日故事和传说”进行整合教学,孩子们在“唱诵儿歌,阅读故事传说”这样的真实情境之中丰富了识字量,而且这样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懂得自己所注重的那些特殊的日子——传统节日中饱含着怎样的文化,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贝”的故事》《中国美食》等,同时以《长大以后做什么》为口语交际主题,引导学生将本单元几篇课文中的所学、所悟、所感落到真实的情境当中,落实到真真切切的生活当中。
  总之,较之前一些老师逐字逐句的分析指导而言,基于“部编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就像一年级中的“跟大人一起读”,到了二年级就“成长”为“我爱阅读”一样,教材给了我们“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这种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作为教师才能够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和“扎扎实实”,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38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