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急救仪器的主要使用群体是护士,由于多起医疗仪器不良事故的发展,导致很多护士在使用急救仪器的过程中存在着压力感。因此,医院需要对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并且做好急救仪器的使用管理工作,提高用户对仪器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该文论述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对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士;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a)-0045-02
   近年来,护士在急救仪器使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断增强,同时医院对急救仪器的管理比较薄弱,导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经常发展。因此,保证护士能够安全的使用急救仪器,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  急救仪器与安全管理概述
  1.1  急救仪器概述
   急救仪器主要是为重症监护室配备的仪器,并且由护士来进行操作。医院常见的急救仪器包括麻醉剂、吸引器、冰毯机、肠内营养输注泵、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血气电解质分析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持续性血液净化仪、呼吸机等。
  1.2  安全管理概述
   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从而视同和组织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物质资源的过程。安全管理能够利用控制、协调、指挥、组织、计划等管理方式,从而控制好来自物质的、机械的、自然界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人的安全行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工作,危险因素不仅会伤害护士,还会伤害患者。因此,做好医院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以往的实践已经证明,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职业伤害以及患者伤害的出现。通过研究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而更好地保证护士和患者的安全[1]。
  2  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调查
  2.1  护士对新仪器引进的参与程度较低
   护士一般都在稳定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当引进新仪器之后会打破这种平衡,进而导致有些护士积极接受,而有些护士消极阻碍。因此,医院需要让护士清楚引进新仪器的意义,保证护士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积极面对问题。新技术实施的过程中,护士一般都会经历拒绝、改变、接受等阶段。因此如果医院能够早点采取相关的策略,那么就能够保证护士更好地接受新技术。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表面,大部分医院都只向护士进行简单的解释,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解释。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让护士参与到新仪器引进工作中,那么护士对新仪器的接受程度就比较低[2]。
  2.2  急救仪器的操作流程不规范
   很多医院都没有对急救仪器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很多护士的护理操作流程都有很大问题,护士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忽视患者以及家属的反应。急救仪器的操作流程评价标准过于教条化,不利于护士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思维。根据相关调查,很多护士都能够熟练的操作营养泵、吸引器、微量泵、心电监测仪、输液泵等,却无法熟练操作持续性血液净化仪以及麻醉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使用频率、护士对操作流程的认可程度。如果护士无法熟练的操作急救仪器,那么会导致仪器损失,或者发生不良事件。
  2.3  没有做好急救仪器的维护工作
   除颤仪、持续性血液净化仪、麻醉剂、呼吸机等高风险急救仪器,需要做好定期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从而保证抢救工作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这些高风险急救仪器,是抢救患者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保证其能够正确使用,并且功能完好。目前,很多医院的急救设备在维修之后依然质量较差,对临床使用造成很大的威胁。一些设备虽然能够正常工作,但是易耗品的供应、配套设施齐全、电源完好、功能键稳定性等情况都比较差。这些都是影响急救仪器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能安全使用,那么势必会导致出现不良事故。造成急救设备维修监督机制不健全、维修质量评价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有我国缺乏医疗机械维修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
  2.4  没有做好急救仪器使用的记录工作
   护理工作中,使用记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凭证,同时还是分析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患者和护士的主要工具。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使用记录的真实完整。很多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记录比较多的工作时的仪器参数,然后依次是仪器运转情况、使用时间、报警情况、使用人员以及设定上下限。除此之外,良好的交接班制度能够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整体性,能够很好地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交接班质量,完善交接班内容,规范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着交接班制度不完善的情况[3]。
  3  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制度
   护士能够安全操作急救仪器的依据就是操作标准,如果操作标准足够科学合理,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如果相关的操作标准不完善,那么就无法指导护士的工作,并且还会降低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制定急救儀器操作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指导性、原则性的条目,但是也不能够太详细。相关数据显示,根据操作标准对护士进行培训之后,很多护士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患者的要求,这不符合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急救仪器操作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征求护士的意见,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一起操作流程。当制定好仪器操作流程之后,需要正确地看待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够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使用系统的思维以及审慎的态度来不断对规范流程进行改进。   3.2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
   研发最新的医疗仪器,能够保证临床安全、降低医疗差错并且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通过对护士进行新仪器的使用培训,能够保证正确安全地使用急救仪器。护士经过相关的培训之后,能够独立并且正确地处理应急事件。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护理专业在涉及医疗器械培训的课程中,仅仅有血压计、导尿管、输液管、超声波雾化仪等设备。这就导致很多护士都不了解医疗器械的原理,从而出现操作失误或者不规范的情况。因此,护理专业需要加设理工科相关的课程,并且让学生学习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仪器的使用学习。要从在校阶段就像护士灌输医疗仪器的安全使用意识,不断提升护士的操作培训以及急救仪器相关知识,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于在职护士培训的过程中,要选择多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包括仪器厂商培训、院内业务学习、岗前培训等。使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能够提升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进而保证培训的效果。但是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培训,并且遵循轮换培训、分期培训的原则,要选择临床带教、课堂教授、多媒体培训等不同的手段。护士在学习完成之后,还需要做好学习评价考核工作,从而提升护士对急救仪器的操作水平[4]。
  3.3  规范急救儀器的使用管理
   急救仪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其集中放置,并且在使用完毕之后要及时归还。需要尽量增加急救仪器各种管道和线路的长度,保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患者。不能将饮料、水杯等液体物质放置在急救仪器周围。需要注意病房的湿度、温度以及光照,为患者以及护士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护士在使用急救仪器的过程中,需要佩戴好合适的防护用户,并且向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医院还需要明确急救仪器检查的执行时间、执行人员,保证仪器设备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如果护士在使用急救仪器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护士能够确定急救仪器存在故障,那么坚决不能使用。各科室应该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维修制度以及维修负责人,当护士面对待修仪器的时候,能够有明确的制度做支撑。
  4  结语
   通过对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急救仪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对策,能够极大地提升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操作水平,从而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和护士的安全。除此之外,各医院还需要重视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方银娟.ICU护士使用急救仪器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50.
  [2]  陆群峰,仇园曌,范玲燕.儿科ICU护士急救设备掌握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2):22-25.
  [3]  卢伟,秦薇,张育红.护理人员急救仪器学习现状的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98-101.
  [4]  王姚娜,潘海燕,袁惠萍,等.海岛医院高年资护士职业现状和职业规划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 28(9):1248-1249.
  [5]  陈锦霞,黄秀娜.急诊科急救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6,6(27):370-371.
  (收稿日期:2019-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