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但是目前教材的写作价值利用不足。笔者带着疑惑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希望能够深入挖掘教材的写作价值,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拓展需要,确定写作拓展训练介入的时机,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确定写作拓展时的学习点,希望能够从写作手法、素材选择、主题升华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且使学生养成将教材作为写作素材来对待的学习思维。
   关键词:教材的写作价值;写作拓展;介入时机;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077
  一、提出的原因
   1. 语文教材的写作价值利用不足的现状。很多时候,语文课本主要充当教材讲解的工具,而写作训练又独立于教材之外单列体系,既费时费力,又让阅读和写作脱节。如果能够利用课本进行写作的拓展训练,既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又能够提高写作能力,省时省力,符合经济性原则。
   2. 重視写作拓展训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能够将这四种核心素养融为一体的,也能够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教材中的文章也是将这四个维度结合最紧密,且最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典范之作。因此,要挖掘教材的写作价值,适时开展写作拓展训练。
   3. 很多学生的写作现状是:在正式的作文中无话可写,但是在日常的随笔中却有很多闪耀着思维之光的表述。究其背后的原因,是随笔有一个启发引导的过程,而在正式的作文写作之前却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作为启发,写作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二、写作拓展训练的具体实施过程
   1. 写作拓展的介入时机选择
   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课本上的文章讲解之后,学生理解了,这就变成了学生已知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的拓展,让学生有可以依赖的材料,但是又超越课本讲解的范围,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慢慢拓展自己的已知区域。
   介入时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篇目来具体确定,着重训练文笔和写作方法的写作拓展在课前课后均可,思辨性强的一定要在课后,并且是一个专题的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再进行。
   比如苏教版教材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板块,故乡的内涵包括人们出生的地方,但是曹文轩《前方》和韩少功《我心归去》等文章又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内涵,而是认为故乡更多的是精神的故乡。教师在此主题之上,适当给学生补充相关材料,加深对“故乡”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补充苏雪林《家》、徐怀谦《此心安处是吾乡》等文章,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再结合必修一配套的读本上的相关内容,比如丰子恺的《家》,进一步对“故乡”“家”这一概念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家”是一种自由的、永恒的、无实体的存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限。这时的学生随笔中对于故乡的理解明显更加深入。
   2. 写作拓展的方法训练
   莫言说,所有的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可以借助于教材,让学生从景物选取、人物事件选取、细节捕捉、情感表达、修辞和表达手法、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去学习。
   在学习现当代诗篇之后,让学生运用文章中所选择的意象和情感,改写成不同的文体,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去观察景物,并且能够借景抒情。比如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借用诗歌中所用的意象,改写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之后,让学生改写为剧本、记叙文或小说,为以后写作叙事类文学打好基础。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学生就能够有意识地模仿作家的思维,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事情,并能够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意象来传情达意,这样的文章就会含蓄蕴藉,余味不绝。
   在人物描写方面,学习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之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汪曾祺选取人物典型事件和动作等来刻画一个人物,并且学习作者在“有趣”背后蕴含深情的一种写作方法。很多学生在随笔中写自己的教师和同学,惟妙惟肖,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能够马上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个人的人物形象。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写有趣的事件,而是对表面“有趣”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思考,比如有一个学生写数学教师的“有趣”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是对学生真切的期望和期望落空后深深的无奈。
   三、写作拓展训练的意义
   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练笔次数明显增多,仅高一高二两年,人均写作超过两万字(不包括学生自己阅读时候所写的阅读笔记),写作方法的模仿,思维深度的训练,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首先,这种训练所带来的可见性成果,是学生写作心态的变化:克服了写作中的畏难情绪,而是把它视为课堂的一种延续,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学生会自己将一些灵感写在课本后或者自己的阅读笔记上,已经开始学会序列化地积累写作素材。
   其次,文章的水平和学生的写作信心明显提高,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比例在提高,学生总会在某一次适合他们的文章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后的交流展示中,优秀作文的展读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在写作上的信心。
   再次,学生在应试作文的写作中,活学活用课本上以及拓展篇目上的素材的次数增多,比例提高,这说明,学生确实在用写作的眼光去看课本,充分挖掘课本的写作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够教会学生提高自己作文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用写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看到的文章,这样长期坚持,假以时日,学生才能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家富,胡  敏.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拓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214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