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笔者历经“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学习中借鉴、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前行。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对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认识
(一)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性质。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是用县域特色学科命名的临时性的工作机构,由同一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 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学术研修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县域名师声誉不高、影响不大、数量不多等质量问题,以及边远山区、经济落后、民族众多、校点分散等地域特征而建立的一种乡土教研组织,这种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主力,以挂牌学校为基地,用师风建设、专业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为载体,形成教师间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精神家园。
(二)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任务。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活动周期,主要目标任务是:探索教师培训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课堂教学竞赛、开展课题研究、组织集中研修、建立教学资源库、建立信息平台及推广教研成果。
二、对县城教研组长工作室的实践。
(一)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组建方式。工作室设主持人1人,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设顾问2人,分别聘请教研部门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担任;成员若干人,由学科中青年教师组成(每校至少1人)。针对目前教育现状,共组建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数学等12个“教研组长工作室”。具体方式是:
1.确定主持人。由具备条件的教师所在学校推荐上报,经县教育主管部门评定并以学段学科教研组命名“××教研组长工作室”。
2.选拔成员。工作室成员原则上6-12名,尽量兼顾到各学校。由各学校根据教师结构状况选拔推荐,其中规模大、质量高的学校每个学科可推荐2-4人,其它学校每个学科推荐1-2人。由室主持人和顾问商议认定。
3.发文认定。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工作室主持人、顾问及成员进行审核后发文认定。
4.挂牌运行。县域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教研组长工作室证书和牌匾,并以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为基地挂牌,工作室依据预期目标和职责开展工作。
(二)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1.职能职责。工作室由县教育局、挂牌学校和工作室三级共建、共管、共享。具体职责如下:
(1)工作室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全县工作室的审核认定、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安排经费、成果推广等工作;协调工作室与所在学校的关系,使工作室正常开展活动。
(2)工作室主持人的职责。制定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室管理制度;组织带领工作室成员认真完成目标任务;对成员进行考核,建立工作室成员成长档案;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供教师互动交流,获取资源。
(3)工作室顾问的职责。受县级领导小组的委托,负责对本工作室进行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及督促检查等工作;协助学校或工作室主持人做好工作规划与指导;协调主持人、成员与所在学校的关系,使主持人、成员能正常开展工作。
(4)工作室成员的职责。服从主持人的工作安排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协助主持人开展相关活动;积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5)工作室挂牌学校的职责。为工作室设置独立办公室,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积极参与、支持工作室的工作,为工作室投入适当资金。
(6)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职责。为工作室成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督促成员按照要求开展工作;协助、支持工作室成员完成工作室分配的任务。
2.考核奖励。成立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考核小组,依据《县中小学教研组长工作室考评细则》,学年结束集中考核。其中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工作室。其主持人拟定为“县级优秀教师”表彰人选,由县人民政府表彰;其成员经主持人考核,拟定70%的成员为“优秀成员”,由县教育局表彰;其顾问拟定为“优秀指导教师”,由县教育局表彰;其工作室所在学校作为办学有特色列入年终绩效考核。
(三)縣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县教育局筹措、划拨专项经费;主持人所在学校投入适当的经费。工作经费用于添置设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成果出版等。
2.制度保障。严格管理、强化奖惩,将工作室主持人、顾问、成员及学校的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评先推优及履职考核。
三、对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思考
(一)区域性统筹是县城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的保障。充分发挥以县为主的管理优势,统筹兼顾城区与乡镇、民族地区与边远山区的教师现状,对“工作室申报—确定主持人—选拨成员—聘请顾问—审核认定—挂牌运行—管理考核—成果运用”统一规划,确保管理无死角,活动无懒人,研修有收获,厚植教研组长工作室的建设热情与成效。三年来,有25人次的主持人在教师节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有50人次的工作室顾问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有200多人次的工作室成员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成员”。
(二)基地化操作是县城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的关键。工作室以挂牌学校为基地,并依托这一基地每学期定期召集工作室成员到基地或其他学校集中研修2至3天时间,每次研修从发布活动通知、计划活动内容、安排成员食宿及组织管理等,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否则当凭主持人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三年的实践证明,基地化操作实施确保了每次集中研修组织严谨、内容丰富、成效明显,成员乐于参加,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与好评。
(三)互助式发展是县城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的核心。工作室在实现县领导小组确定的目标过程中,通过听(专业引领)—看(典型示范)—做(学以致用)—评(同伴互助)—思(自我发展)等活动平台,使全体成员在共绘团队愿景、共担团队责任,共享团队成果的前提下,有付出也收获,实现着团队与个人共同成长、健康发展。三年来,广大工作室成员教育观念明显好转,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育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当然,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面临许多问题,如经费不足导致我们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集中研修缺乏专家的引领,同水平的理论重复多;教学资源碎片化、交流平台简单化、研修成果难物化等,禁锢了我们前行的高度。在此笔者渴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