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族地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应就业精准化指导之势,对于就业指导主阵地——课堂的关注越来越多,通过成立教研组、教学比武等形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成效显著,同时,就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被大学生所需求,为保证教学效果,从教材、课堂组织、教师等方面探讨改革先创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指导;对策;调查
  一、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学现状
  系作者所在高校吉首大学为例,在校生2万余人,兼职承担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 40余人,就业指导课的师生比例大约是 1:500。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须课程开设,该课程归属于招生就业处。教学班级大体按照学院、专业设置100人左右为单位的班级;就业课程系列老师以辅导员为主。通过三个层面递进促进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形成3个层次3方面内容的就业指导体系,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大一阶段--就业指导Ⅰ(为大学、大学何为、大学为何,职业与职业制度,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决策行动,积累才干);大二阶段--创业基础;大三阶段--就业指导Ⅱ(成人、成才、成业,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收集与简历制作,求职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以下几方面特备关注:(1)师资力量薄弱,显现出动态、临时的特点。以各学院辅导员为主,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2)授课以理论宣讲为主,授课形式单一;(3)就業指导课程考核标准不明确(4)就业活动比较少,2017年开始,就业处开始组织就业指导四大赛事: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模拟应聘大赛,以赛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但指导次数、指导水平有限;学生参与受限;(5)部分老师将就业指导直接与专业对应的可能性职业挂钩,人为缩小了就业指导的含义和基本的内容:普及就业知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6)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集中在周末开课;(7)大班授课,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很少;(8)欠缺专业化指导;(9)个性化指导需求迫切;(10)求职模拟或实际训练活动较少,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材选择的专业化
  就业指导课程由于课时、班级等有限设置,多数情况下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只能选择3-4个主题进行讲解。教材内容理论重于实践。就业问题根据学生个人职业规划来看,就业问题属于个人问题。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指导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就业指导教材的需求越发趋向专业化。不仅仅需要普及就业相关的常识性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解决不同学生个性化求职问题和疑惑。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允许并落实采用不同特色的就业指导教材。就业指导课程涵盖大学各个阶段,在体现教材的科学系统性的基础之上,课程教材应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编制特色教材。
  (二)就业指导课堂组织模拟企业化
  在课程开设最初,按照不同专业进行自由组合,设计成公司的职能架构,学生结合专业、个人兴趣进行职位匹配,并按照专业成立不同的子项目公司。在具体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以团队项目的形式参与互动和答疑,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并体现专业特色化建设。对于虚拟化的企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教育。将就业指导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推动课堂任务开展。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将“被动适应”转化为“主动思索”,开发学生的实践潜能及创造性能力。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专业化
  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还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历、职业实践经验、懂得职业咨询技能等,并经过就业指导相关专业培训。
  首先,配备专项经费组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其次,安排就业指导课程老师跟随毕业生积极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将专业培养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然后,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最后,积极吸收社会优秀人才参与到学校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此外,选拔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加入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来,积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当下,毕业生就业选择困难、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差距明显都需要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纵深改革,内涵式发展更侧重于就业指导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才能实现课程的有趣、实用等综合化需求的改变。同时,专业课程以及学生第二课堂等多方联动,才能培育出高素质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媛. 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7(13):40-44.
  [2]张海江. 在大数据环境下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28):98-99.
  [3]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6(6):84-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