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分析与培养途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具备适应自身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人地协调观、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读者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引言: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应对高考,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和观察不同区域的人文自然特征,正确的认识我们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而开拓视野,了解并掌握地理环境的现状,进而去保护和开发地理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规划能够更加的科学、合理,尽可能的降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不良影响,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互惠共赢。而想要实现这一切,就必须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高中地理核心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观念,以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所以,积极探究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途径,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就目前而言,针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而达成共识,但是就相关学者、教育专家以及教师的观念理念上,可以大致认为是需要学生掌握能够适应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要具备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格和情感,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所以,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首先,所谓人地协调观就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人与地理环境和谐相处且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把握众多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应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改变以往侧重于记忆和对问题局部解的学习状态,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结合,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认知的相互结合。另外,所谓区域认知能力就是指人对区域的正确认识,能够在准确把握不同区域整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区域实现准确的定位,能够对正确识别地图并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地理实践能力,就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自行寻找感悟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的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特定的逻辑思维,以达到地理认知的高水平。
2、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2.1结合地理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教学更多的是围绕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展开的,而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与真实的地理实际案例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地理环境可以对人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活动产生影响,不同地域的人,在生活、饮食以及文化会产生差距。而人的社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如科技的进步,能够将地理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改造。其次,深入挖掘课本中人地协调的案例素材,进行学生正确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以“私家车和公交车”为主题的辩论赛,以这两种出行方式谁更好进行辩论,让学生认清其与自然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让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和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首先,结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逐渐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开放性地理问题,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合理的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和概念,让学生实际调查和发现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最后,借助地图和多媒体当教学工具,将静态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动态知识,地图直观、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地图,根据地图的相关要素分析和总结归纳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演变过程,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的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动力思维能力。
2.3合理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总体而言,高中地理知识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地理区域的正确认识,在把握不同区域的整体特征的基础上能够对不同区域进行准确定位。但是现实当中,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识别地图的能力,却无法针对地图进行有效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地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地图的使用,积极展开对比、比较,相互比较的方式,打破传统地域学习中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图文轉换和空间想象力,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适当引入调研活动,深化学生地理实践力
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调研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实现个人地理素质的提升。在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与课外搭建有效的连接纽带,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具体地理知识与方法灵活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3、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素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强足够的重视,深入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能够适应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5).
[2]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