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素养内涵 突出育人核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学习做人是它的核心。他们必须具备正确价值观,科学思维和良好品格三大核心素质。核心素养不是遗传,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需要一种良好且相对持久的教育才能培养。
【关键词】把握;素养;突出;育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66-02
核心素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文化素养。学生必须使自己的发展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必须具备正确价值观,科学思维和良好品格三大核心素质。核心素养不是遗传,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需要一种良好且相对持久的教育才能培养。那么,如何把握小学德育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突出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核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掌握课程标准,了解核心内涵
1.明确核心内容,注重实践培训。
小学道德和生活(社会)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在师生教学和学生生活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书面知识。“道德守则”和“社会课程”规定:“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索是课程的核心。由此可见,学习成为一个人,让学生成为“社会人”显然是小学道德课程的核心。学习成为一个人不仅仅是思想领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问题。如果您只了解一些不同的知识体系,例如历史,地理和社会;或掌握了几种生活技能,例如刷牙,扫地和穿衣,那都是不完整的。道德和价值的简单概念也不能反映出教育人的全部要求。學会做人应该是在实践中完善人的建设,为今后为社会中每个人建设美好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小学道德和生活(社会)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知识和概念的整合和理解的实际行动,实现生活和人的自身的逐步改善。
2.突破拼盘概念,实现内部整合。
小学道德与生活(社会)的核心素养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实践智慧的有机结合。本课程取代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历史,地理和其他课程。除了原始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它还整合了法律,生活和社会的内容,成为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相反,根据相关内容,不能理解道德课程可以切分为道德、历史、地理等方面。但是,过去存在这样的误解。深化小学道德课程改革,要从多学科有机综合的概念中突破简单、混乱的思维,明确综合课程的内容和内部结构,有机结合。多个领域的不同知识打破并超越单一“知识”素养的倾向,并引入基于学科知识和个人经验的“线”,即“做”,以便真正做出这个新的综合性学课程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课程,以个人发展为基础,并融合多学科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第二课《江山多娇》中,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美丽山河的资料,做成旅游图片小册子,并以小导游的身份,在全班介绍祖国美丽的山河,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壮美的同时,更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有这样的大好河山,让学生为之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同时也许多景观面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逐渐消失,唤起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社会人”
“品德与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良好行为和个性的社会人;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它清楚地表明了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向是培养健全的“社会人”。
小学道德和生活(社会)课程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在教育学生价值观时追求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展示自己,专注于学生的发展。
如今,社会信息的来源广泛,学生的独立性正在增加。但是,教师仍然在学生中发挥着微妙的作用。“正确是常态”,教师的榜样非常重要。学生经常听他们的话并听他们说。在线的基础上无意识地受到影响,只有教师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所教授的学生的价值观可能是正确的。相反,教师的价值观不足,也影响了学生价值观的提高。此外,培养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过程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困惑甚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和日常关注中培养他们。学生的价值观是“平稳而沉默的”。
2.多重评估学生,激励学生进步。
对于学生的评价,有必要改变过去分数第一的评价方法和概念。有必要将过程评估与总结评估相结合。在评估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激励学生。我们必须注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的方法和方法,我们应该选择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我们也必须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感到老师关心自己,知道将来如何做是正确的。更加关心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状,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方向。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我》第二课《诚信是金》中,就让学生列举一些不讲诚信的事例。如学生一借书长时间不还;学生二雨伞弄坏不赔……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做更好?再让小组汇报。汇报后让学生来评价哪个组方法更好,让学生知道人人都讲诚信,只有讲诚信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人人都来发扬讲诚信传统美德。评价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有生生互价,师生互评、家校评价、社会评价等,选择哪种最适合,就选哪一种,要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
3.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育效果。
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与知识获取过程有关。真正的掌握过程是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载体。品德与社会课的每一课的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但大多数都有学生渗透和培养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整合教材内容,并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实际上,我们会添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并愿意接受,在教学生的同时,重新组织教学,整合学生的价值观。
4.关注人格因素,培养价值观。
每个学生的遗传学,家庭教育和认知水平都不同,学生的原始价值必须不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应从学生个体差异和自身基础出发,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例如,在教授个人尊严的教学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些更自负的人,如果教育目标,局限为“了解自己珍视的声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那么结果将使他们更自负。正确的教育要求应该是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尊重他人,保持他人的声誉”。让学生懂得不能理解尊重不是可以自负的理由。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灵活处理,如果强迫输液,会刺激学生的反叛心理,引起师生之间的冲突。因此,教师应首先关注分析他们现有的不完美价值观念并解释他们的疑虑,学生很乐意在他们感到困惑后接受新内容。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真正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校需要整体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课程标准,了解核心内涵,在教育过程的实施中关注“教”和“学”,才能更好地得到育人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