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空间句法下传统村落空间传承及保护的量化评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古苗疆走廊”中的报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落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探求空间形态与村民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方法及思路上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空间形态;量化评判;报京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5.012?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5-0075-07?文献标识码:A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pac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Ancient Miao Corridor Baojing Village as an Example
  MA Geng, WANG Dong
  [Abstract] Introducing syntax into the spatial analysi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Choosing Baojing Village in ancient Miao corridor to be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syntax to analyze spatial form in this village furthermore, det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form and activities of villagers. In contrast to form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new method and thought for spatial form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space syntax; spatial for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aojing Village
  引言
  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向好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落面貌、村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各种问题日渐凸显,如均质化的规划,乡村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传统村落风貌、民族建筑特色逐渐消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乡村的可持续發展陷入困境。
  我国传统村落类型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其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社会大众的关注。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所呈现的村落格局是经过了漫长积淀的结果。因此,在现今如火如荼的村落改造过程中,应更多地寻找和探索其村落格局的形成规律,科学地引导村落改造。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为例[1],拟通过空间句法定量分析传统村落在空间格局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以更为理性的视角对空间进行解读,以厘清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的规律,为“古苗疆走廊”乃至其他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发展与更新模式。
  1空间句法理论简述
  1.1空间句法的定义
  空间句法是通过描述建筑物、道路、景观、聚落在内的各类人居环境,对其结构秩序进行量化分析,主要研究人的认知与空间构成之间的关系[2]。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的比尔·希列尔教授提出这一相关理论。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在建筑与城市规划相关实践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与其他分析软件相比,空间句法更强调空间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提出了一个城市形态与功能之间相互运动的模型,建立了空间与社会本质的关联[3]。空间句法理论可以预测设计和规划所带来的中长期效果,目前已在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中广泛使用[4]。其中温蒂巴斯特(Wendy Bustard)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古印第安聚落进行复原假设,探索了不同尺度空间在整合度上不同特征[5]。空间句法软件的介入可以为规划师在传统村落的空间更替方法上找到一种新的思路[6]。
  1.2空间句法的应用
  空间句法是通过空间分割对整体空间的概述来表达空间系统的含义。空间分割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即:轴线、凸空间及视区。轴线空间主要用于分析空间可达性,与此次报京村的研究目的相吻合。所以此次研究将对村落现有网络格局进行解析,以轴线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轴线在空间句法中的含义即为从轴线一端出发视线所能及的最远距离。轴线不仅代表着空间内的视线,同时亦可以在空间代表不同的移动特征。通过对整体空间的轴线进行梳理,将现实中的空间转化为以轴线为载体的空间形式(见图1)。
  西方国家与中国台湾地区是较早运用空间句法对建筑及城市规划学科中空间进行分析的地区。主要研究对象为内部空间及社会组织模式[7]。空间句法还可以通过对空间组织规律的研究探求村落空间形态塑造所需遵守的准则,从而使传统村落的肌理与脉络得到延续[8-9]。
  空间句法即用线段来概括所选取空间的空间特性。将此线型模型输入Depthmap软件,计算每一轴线与其周围轴线的关系并进行量化,并用色彩进行区分。红色代表所在轴线空间句法参数变量值高,而蓝色则代表参数值低,通过这一方式使整个空间的句法变量能够更为直观地呈现。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到连接值、整合度、控制值及可理解度这四个空间句法参数的分析。连接值表示一条轴线所在空间中渗透能力的大小,具体体现为与该轴线相连轴线的数量。整合度表示某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整合度分为整体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整体整合度表示的是某一空间与其他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局部整合度则表示某一空间与一定范围内的其他空间之间的紧密程度。控制值表示空间对周围相近要素的影响度,数值越高则表示该空间相对更容易到达。可理解度描述的是局部整合度和整体整合度之间关系的变量,它的判别依据是依靠前述变量的线性回归值R2①来体现。其值体现了使用者对于空间的理解程度。   2报京村概况
  2.1村落区位
  报京村位于中国五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古苗疆走廊”上的贵州东段,是“古苗疆走廊”上最大的北侗民族村寨,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报京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州镇远县的南端,东与三穗县绞颇、寨头毗邻,南接剑河县岑松、温泉等地,西与施秉县清水江为界,北连镇远县金堡乡,是镇远、三穗、剑河、施秉四县边沿交界之地。
  2.2村落现状
  报京村分上、中、下和后屯4个部分,寨子中心称大寨。报京大寨村民均为侗族,有周、刘、龙、邰、田、李等姓氏。寨内便道纵横,连接家家户户,寨周围古树参天,环境十分优美。报京村由上而下依山而建,空间格局呈自然蔓生状态。由于村落建于山坡之上,用地紧张,各个房屋往往互相紧挨,从平面关系上可以看出很少出现完全对齐的格局。在整体空间上,街道与住宅之间凹凸变化,呈现出宽窄不一的不规则形态。
  2014年报京村遭遇火灾,寨中百余座房屋被毁,现报京村中寨在其原址上进行了重建。在此恢复过程中通过对街道、宅院关系的重新梳理,提高了房屋质量及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就其是否在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则并未有量化的分析及研究。此次研究期望通过空间句法模型的引入对改造后的村落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对此次改造过程中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传承及保护做出一个量化的评判。
  3报京村空间句法分析
  3.1轴线模型的建立
  首先将空间内部的街巷空间转化为轴线。在CAD软件中对村落的地形图进行简化处理,利用直线线段概括出村落的交通肌理,得到报京村的轴线图(见图2)。
  由于报京村位于山地地区,山路多为崎岖不平,该区域内的轴线以大量短轴线与少量长轴线为主。通过将此轴线模型导入到Depthmap软件中,可以对其空间数据针对人的行为与空间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将轴线模型导入软件后,软件会对其每一根轴线在不同参数背景下的数值进行计算,并通过颜色的冷暖来反映。暖色代表数值高,而冷色则代表数值低。
  3.2空间句法内参数的解读
  3.2.1整合度解析
  空间核心表示该类空间往往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与活跃度,一般会作为村落发展的中心,整个村落会以此空间核心为中心向外围发展。由报京村的整合度分析图可以看出整个村域范围内,整合度较高的空间轴线共有58根。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橙色和红色)集中于整个报京村的中心位置,且中心区域的整合度整体上远高于上寨和下寨,整合度较低的区域(蓝色)则集中在村落的上下两侧的偏远位置(见图3)。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轴线图与实际场地中空间布局的关系,进一步将村落布局图与轴线分析图进行叠加分析(见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报京村整合度最高的区域集中于连接上寨、中寨,以及下寨的道路及其附近。从其附近的建筑类型可以看出,这一侧是以居民区及商业空间为主。其中,橙色整合度位于2014年大火损毁后新增的区域,这说明,在恢复改造过程中,新增加的商业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村落空间的活力,且规划的路网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高的可达性,能够方便村民前往该空间。
  通过对叠加图的观察亦可以看出,现报京村的村落空间格局中公共空间的整合度并不高,有些公共空间甚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例如报京村的风雨桥和休息凉亭。这一事实说明,整个报京村内的公共空间可达性仍位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不利于这些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修建此类公共设施往往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由于修建好的公共設施可达性较差,导致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民从事各项公共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利于村内村民的交往,以及焕发村落内部的活力。尤其是鼓楼、风雨桥等侗族传统公共类建筑往往作为整个村落发展的核心存在,而在报京村中,这两个建筑的可达性并不高,从图上可以看出其整合度的色彩分别为绿色及蓝色,这说明报京村的整体村落空间格局与传统侗族村落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侗族的传统空间核心——鼓楼,已经被现如今的商业空间所取代。这是在整合度分析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局部整合度为3(R=3)②的局部整合度图中,轴线①、②、③在系统中拥有较高的局部整合度,这些轴线串联了位于中寨的商业空间,说明这些空间是局部空间组织的核心,在这些轴线一侧的各类空间联系紧密,能够促进村民们的交往。其中轴线①在整体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中都具有较高的整合度数值,这说明,在报京村中,该区域空间是村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区域(见图5)。
  通过对整合度的解析,可以看出整个报京村整合度高的区域位于村落中部,说明报京村的空间仍是属于传统的封闭性村落格局,与外界的联系不大。且整个村落空间的核心已经从传统的鼓楼、风雨桥等公共建筑转变到了以新建的商业空间为主。这说明报京村的传统空间在经历了改造之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后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报京村的村落格局能够恢复成传统侗族村落的空间格局。
  3.2.2连接值解析
  从连接值分析图中可以看到,整个村寨当中连接值最高的就是位于村寨中沟通上寨与下寨的轴线①(见图6)。说明村寨内道路在这一轴线周围有很强的渗透性,承担着串联村寨的作用。这一轴线与局部集成度分析图中数值较高的轴线相重合,进一步说明了该条轴线在整个村落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报京村地处山谷之中,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抬升,轴线①位于整个村寨的中部,周围路网密集且多为居民区,是村落内居民往来上下寨的首选路径。在轴线①不远处便是整个侗族村寨的核心——鼓楼。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地的居民虽然已经住进了政府统一打造的现代化住宅之中,且村寨内的公共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加和丰富,但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仍愿意前往鼓楼进行社交活动。上寨居民往来鼓楼均要通过轴线①这一交通要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轴线①这一村内道路的重要性。   3.2.3控制值解析
  控制值代表着道路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10]。在整个报京村的控制度解析图中轴线段多呈冷色(见图7)。这说明村内道路之间的相互控制程度均不高,且与村内道路绝大部分由短轴线构成相关。通过对比控制值、连接值及整合度可以发现,轴线①的值域均呈现红色,说明该条轴线在整个村落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轴线①控制值较高的原因是周围往来纵横交错的道路较多,且多为集成度不高的入户尽端式道路。
  3.2.4可理解度解析
  在协同度解析图中,选取局部整合度(R=3)及整体整合度来分析整个报京村的协同度关系(见图8)。
  图中X轴表示局部整合度(R=3),Y轴表示全局整合度。通过对X、Y所代表的数值进行散点图分析来衡量整个报京村的局部与整体整合度关系。R2表示两者的协同度关系。由图可知,报京村的协同度值R2为0.32。从数值上看其绝对值并不高,这说明报京村村寨内空间的辨识度不高。体现在三维空间上的意义为报京村内部空间较为均质化,空间规划不能体现侗族村寨的特点。且道路以曲径通幽的小路为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与报京村的体量及地势相关。报京村是我国北侗地区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寨,上文也已经提到报京村由上、中、下及后屯所构成。报京村南北走向长约700余米,东西向宽约450米。且报京村处于山谷之中,地势起伏较大,村内道路以羊肠小道为主。近年来报京村遭遇了火灾,在灾后重建中大量兴建房屋,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侗族村寨原有的空间格局。因此在报京村下一阶段的空间改造中,提高空间辨识度也是其所需注意的一个方向。
  4结语
  通过此次对报京村实地调研与空间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报京村的空间形态特征较为均质化,没有体现其侗族村寨所特有的空间特性。通过空间句法软件的分析认为村内的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并不高,需要在后期对公共空间周边的路网结构进行调整,以期使各类公共建筑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功能。另一方面,从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报京村内的空间均质化较为严重,空间辨识度较低。侗族村落的核心空间鼓楼及风雨桥在报京村中并没有较高的辨识度,这也为后期的改造指明了目标及方向。在接下来的改造中,鼓楼及风雨桥等侗族村落核心空间的辨识度需要得到提升以突显报京村的特色,期冀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保持和传承中国最大的北侗村寨的空间格局和脉络。
  除了报京村外,在传统村落改造中,都可通过引入空间句法这一类型的分析软件对村落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使设计人员清晰地意识到村落空间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在设计时能够依据分析结果提供一个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空间句法可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注:
  ①R2代表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拟合关系,该值越高代表二者联系越密切,空间活力越高。
  ②局部整合度為3表示空间映射以3个拓扑步数为限进行拓扑结构关系计算。
  参考文献:
  [1]杨志强,赵旭东,曹端波.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2(2):1-13,147.
  [2] Hillier B.,盛强.空间句法的发展现状与未来[J].建筑学报,2014(8):60-65.
  [3]徐冰.基于多层级网络结构特征的规划设计结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比尔·希列尔,段进.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Wendy Bustard. Space, evolu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houses of Chaco Canyon[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1997,23(1):219-240.
  [6]张立恒,康美.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毕克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4(4):88-92.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4.012.
  [7]孙莹,肖大威,王玉顺.传统村落之空间句法分析——以梅州客家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5):63-70.
  [8]张愚,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师,2004(6):5-7.
  [9]王静文.空间句法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华中建筑, 2010(6):5-7.
  [10]陈仲光,徐建刚,蒋海兵.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多尺度空间分析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8):92-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