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在对广州市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现象进行描述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并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交往因子对公共空间交往活力的影响。通过确定交往空间的定义,并对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环境调查,和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交往活动情况的记录研究,分析相关交往因子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的空间及环境改造建议,为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活力提升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交往现象;交往因子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5-0064-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in the Duobao Road Historic Cultural Block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factors on the vitality of public space communication in the historic cultural blocks. By determin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having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the research record on the interaction activities of the Duobao Road Historic Cultural Bloc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relevant communication factors,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vides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vita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he historic cultural blocks.
  Keywords: DuobaoRoad Historic Cultural Block; communication space;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communication factors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者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1]在城市發展从“增量”转为“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制订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了23个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广州旧城风貌以及传统文化[2]。
  1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
  1.1 基本概述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荔湾区,以多宝路中间分界,南至荔湾涌,西至龙津西路,东至宝华路。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重点保护文保单位以及历史街巷,需要加强历史建筑立面整治引导。
  1.2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物质文化特征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群保存状况良好,文化特色明显,从保护等级上可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民居三类。大部分传统居住建筑保存质量中等,少数文物保护单位建筑质量较差,属于危房。传统居住(竹筒屋)建筑以混合结构为主。街区沿主要街道的建筑多采用下商上住的形式,因沿街商业价值较高,建筑首层多为商业,且主要商业集中布局在多宝路沿街。
  2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的构成要素
  2.1 交往空间含义
  交往空间是指承载人类交往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如街道、建筑、公园、广场等[3]。它主要包括:(1)各种尺度、各种形式的物理空间;(2)交往活动发生的主体,即人;(3)交往行为,人们通过交往行为构成物质环境中的社会结构。本文研究的交往空间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中发生交往行为的建筑内外空间。交往行为往往伴随着活动产生,因此交往空间不仅包括户外开敞空间,还包括发生交往活动的室内半室内空间。
  2.2 室外交往空间构成
  2.2.1 线性要素交往空间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线性要素空间主要是河涌和街巷,二者构成整个空间系统的骨架。街区南侧紧邻荔湾涌,河涌是历史城区早期发展的重要地带,早期居民多沿着河涌布置商铺,形成城市主要商业区。目前河涌的城市功能有所削弱,但仍是街区居民日常生活交往休憩的重要空间。街巷是多宝路的陆运交通的主要骨架,随着近代陆运交通兴起,依托主要交通街道发展商业,支巷垂直于主要街道分布,形成功能明确、主次分明的街巷系统,演变发展出疏密有致、富有规律的建筑肌理以承载居民生活。
  2.2.2 面状要素交往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的面状公共交往空间主要分为四个层次:街区级公园、结合公共建筑的活动广场、结合环境要素场所(古桥古树等)形成的休憩广场以及街巷内局部放大空间。面状要素空间是对线性空间的延伸和空间节点的扩大,往往比较重要的节庆集会、商业宣传等活动都在公园广场举办,同时也是旧城商业文化中心,承担着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依托主要景观或功能节点,在街巷内部形成局部放大的公共空间,是居民闲暇时聊天交谈的去处,承担公共生活交往活动。
  2.3 室内交往空间构成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发生交往现象的不仅包括室外的开敞公共空间,还包括部分发生公共交往活动的室内空间。这些室内空间,或是提供下棋打牌的老茶馆,或是闲时聊天的理发店,或是兼具室内体育活动的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建筑。社区公共建筑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节点,对周边居民产生功能辐射效应,通过吸引居民前往活动,增强了周边室外公共空间发生交往活动的概率。   3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交往空间实例调研
  3.1 线性要素交往空间
  多宝路商业线性空间的交往以被动交往为主。人们到达商业街往往具有明确目的,在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与他人交往的契机,如看到别人在交谈、活动、与熟人相遇等,都能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道路连续的商业界面,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市民均具有吸引力,包括游客及周边居民,以中年人为主,整体活力较强。对于生活性街巷的交往以熟人式交往和偶然交往为主;交往多以日常生活目的型以及兴趣爱好目的型为主,集中在乘凉、聊天、粤曲活动等活动形式。生活性街巷的空间尺度較小,居住建筑直接面向街道开门,以中老年人活动为主。
  3.2 面状要素交往空间
  街区级公园交往以被动式交往和偶然交往为主,交往多以日常生活目的为主,集中在购物、等人、等车、聊天等活动形式。社区居民彼此熟悉,交往的心理隔阂少, 传统累积下来的邻里关系使住户间关系更亲密, 居民间愿意在闲暇时间与邻居谈论生活琐事,结合场地特征自发形成日常生活活动。依托主要公共建筑形成的活动广场,交往以偶然交往为主。有年轻人在广场中央打羽毛球,说明住户有健身交往的需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专业场所。交往多以日常生活目的型和兴趣爱好目的型为主,集中在运动、聊天、乘凉等等活动形式。对于依托主要环境要素场所形成的休憩广场以及街巷内局部放大的空间,交往现象以熟人式交往为主,邻居间彼此认识,交往频繁。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的商业氛围不高,仍然保持着传统生活元素。
  4 影响空间活力的交往因子分析
  4.1 空间尺度
  空间距离与交往的程度密切相关[4],距离在交往活动中对交往强度的影响体现在空间尺度、形式与相关活动的对应情况。由于缺乏明确目的,人们一般不愿参与大尺度空间的活动;而小尺度空间由于距离较为亲近,容易引发交流活动。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中所体现的广州旧城传统街巷空间的宽度符合人的交往行为需求,能对交往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街道宽度<3m时,容易形成面对面的亲切交谈;5-6m时行人也易形成交往;10-12m时,行人则很难形成交往[5]。在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中,主要街巷宽度小于3m,局部达到5m,其尺度决定了居民的临近关系,促进交往的发生。
  4.2 界面性质
  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交往空间界面相对完整连续,围合度较高。各家与街道之间通过门前灰空间联系,是家庭私密空间与街道公共空间的过渡,局部放大的节点打破了街道连续的匀质现象。空间界面的性质同样对交往活力有较大影响。在商业街多宝路,商业类型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兼顾交通的生活性街道则是人们邻里活动的重要场所,旧城区半私密空间的邻里道路是居民最常接触的地方。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邻里街道的设计缺乏对街道性质、开放程度的考虑,仅能满足居民通行的需求,无法提供多样化的街道功能。
  4.3 景观设施
  邻里间居民的交往活动受到空间的景观绿化环境影响,绿地不只是起装饰美化的作用,更成为邻里交往的场所。在多宝路历史街区中,整体绿化环境较好,成排大树提高了街道广场的舒适性;宅间绿地的布置则更多出于居民自发,街巷内绿化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生活性街道中难以持续长时间进行交往活动。除了绿化环境等“硬件”以外,休闲活动设施等“软件”同样能促进居民活动的发生与持续。在调研中发现街区交往空间的城市家具(如座椅等)缺乏细部的考虑,无法满足人们交往活动时的行为需求,缺乏垃圾桶、公厕等环卫设施。配套设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于户外公共空间的使用感受,从而带来空间活力不足的问题。
  4.4 历史表征
  历史文化街区内或多或少都带有体现广州旧城传统文化的元素,如牌坊、古树、石铺装、建筑材料形制等。历史表征的存留,赋予了交往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有所区别的场所记忆和文化底蕴,大大增加了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成为促进街区交往活力、吸引外来人群的重要因素。更多游客为了解广州旧城的传统文化前来旅游观光,更多志愿者加入营造社区环境活动,不同人群的良性介入使逐渐老化的历史街区的人口结构更趋于合理,在避免过度绅士化的同时为历史街区增加了新鲜血液,从而提升了历史街区的交往活力。
  5 结束语
  历史文化街区物质环境的衰败和人口结构的老化,是造成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文化街区交往活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公共空间的空间单一,绿化休憩空间的匮乏,配套设施的老化和不足,运营维护缺乏管理等现状,都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真正作为交往空间发挥交往效果带来了制约和阻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交往活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保护现有历史街区物质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街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发掘并合理改造天然具有交往功能的公共空间,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提高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两个方面对街区内人群的关注,才能有效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交往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大伟.城市复杂性的渊源、流变和发展[D].西北大学,2007.
  [2]鲁军娟.基于空间句法的三类住区空间交往模式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董慧娟.郑州市邻里交往空间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05.
  [5]李煜.华北地区居住区室外景观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1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