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评价促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系统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构成的,教学评价则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有效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评价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结果的达成。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一阵地中,教师恰当使用评价语言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引向纵深。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 作用 问题 策略 有效教学
  评价是衡量教育者教育行为,判断教师教学活动和学习者学习结果常用的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师的素质及其对教学的投入以及激励措施等。所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问答、作业、解释、表现所做出的即兴评价语言。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活动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具体行为表现做出的评判和指导,它主要是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评价为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就像孔雀,他们期待着老师的赞扬,有了老师的夸奖,他们才会像孔雀一样尽情开屏,绽放美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只有恰当并有效地使用评价语,才能在素质教育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课堂评价语的作用
  1.激励作用
  凡是教师课堂上的评价都包含着对学生行为在对错、优劣、进步方面的判断。而教师恰当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不恰当的则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林格伦说:“对测验打的分数和评定成绩由于某种原因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因此,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肯定性的评价,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快乐,能对其行为产生强化作用,促使其更好地表现。而否定的评价相对来说,对学生的意志、行为会产生抑制作用,不过,只要能为其指出原因、努力的方向、可及的目标、可行的途径以及成功的诱导,否定评价也能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2.导向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评价语通过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作用,使其沿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评价语的导向作用。那么,教师利用评价语言实现导向性评价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通过评价标识文本中某些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从而增强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或实施效果。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课《蘑菇该奖给谁?》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课文。你们知道妈妈到底把蘑菇奖给谁了?当学生们回答正确后,笔者便实施了这样的评价语:“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答案了!那么,为什么妈妈要把蘑菇奖给小白兔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再次找到问题的答案!”
  (2)对某个答案、某项行为进行积极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例如,有时在新授课上,笔者会让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的疑问。以此来促进对文本的了解与学习。当学生们提出自己疑惑的时候,笔者往往会这样评价:“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瞧,你的问题多么具有研究价值呀!”这样的评价语,立即激起了学生马上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也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今后在这方面的进步。
  (3)通过否定性评价,抑制对某些内容的关注,约束某些行为的发生。例如,在教学《鸟语》一课时,笔者提出:“小作者喜欢和布谷鸟对话,谁能读读他们的对话?”随后,一学生便开始整段整段地朗读。笔者立即提出了否定性的评价:“哎呀,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老师希望你只读作者和鸟的对话部分,再来一次好吗?”这样,便及时纠正了学生对此次朗读要求的误解。
  (4)通过对比树立典型形象,让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学习方向。这种做法在小学课堂上往往是通过朗读、书写等方式来实现的。这一做法比较常见,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当下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实,在目前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好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老师满意的,所谓“差生”的回答一定是有很多问题的。这样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存在这种现象要归根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没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堂便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反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2.评价语单调、机械化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你真棒!”“你真行!”等这样的评价语。这些语言过于单调、机械化,仿佛是课堂上例行公事式的过场,失去了教师评价语的作用。单调而机械的评价语不仅不能让学生在朗读方面进行探索和学习,还会逐渐抑制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三、实施有效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個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映了教学中对每一个学生的重视,对指导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教师在采取教学策略时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要注意评价的整体性,不仅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做出评价,还要对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的引领。
  (2)考虑到语文学习重品味、感悟,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注重养成创新精神。
  2.实施导向性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身心还未发育健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不能完全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以“真好、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来评价学生,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导向作用。例如,当学生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时,教师切不可只用“读得好”这样的语言泛泛地夸赞学生。既然好,那么具体好在哪里。一定要指出来。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出了诗歌的节奏”“你的朗读让老师的眼前白雪茫茫,一眼望不到边”,等等。那么反之,如果学生读得不够理想,也必须指出学生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教师在新课程强调的培养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必须以具有导向性的评价语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提高课堂有效性
  (1)学生自评与互评。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目前,我校已经实施了小班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在课堂上实施学生自主评价的学习方式。我的语文课堂往往都是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课前笔者给学生印发本节课的任务单或是学习单,学习单里自然也有评价的任务。
  《学与问》一课的课堂任务单如下:
  当然,这样的任务单并不能完全激发和体现学生的评价能力。只有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引导其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学生自我评价,这才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真正过程。
  (2)师生互评。师生互评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互相评价,以期达到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学生评老师这方面则比较巧妙,这种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
  四、总结
  教育本身就是艺术,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恰当地实施课堂评价语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其智慧,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与感染力,力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充分发挥课堂语言的评价功能,恰当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实践、勤于反思,能够真正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3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