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 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带蒂皮瓣修复术,实验组给予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期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需要给予植皮修复治疗,而与传统修复术进行对比,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所能够达到的修复效果更为理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愈合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224-04
  足前部也就是跖趾关节与以远部位,具有负重功能,足前部损伤多会伴随肌腱与骨质外露,需给予皮瓣移植修复创面[1]。足前部修复治疗所应达到的效果是改善损伤后外观、具有耐磨性、重建皮瓣感觉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修复大面积创面,但是,皮瓣臃肿且术后感觉功能的恢复效果不够理想,对其后期应用具有一定限制性影响[2]。携带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有效的重建皮瓣感觉,其厚薄度也较为适合,属于现代临床中针对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常用手段[3]。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在一个阶段内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了对比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 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0例。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5 - 54岁,平均(40.2±10.5)岁。病因:砸伤患者10例,交通意外伤30例。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4 - 54岁,平均( 39.5±10.2)岁。病因:砸伤患者12例,交通意外伤2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所有患者均伴随骨质肌腱外露。排除标准:非负重区或单纯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者;临床病理资料不全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蒂皮瓣修复术,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为修复术,具体如下:(1)受区准备: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缺损部位清创处理,切除失活软组织,测量所需皮瓣大小。(2)皮瓣设计:在患者小腿后肌间隔垂线为皮瓣中轴,在皮瓣中轴线上切取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皮瓣。探测远端穿支血管,明确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在外踝尖上1 - 3cm或是平外踝尖。(3)皮瓣切取:切开皮瓣内外侧缘与近侧缘皮肤、皮下组织,最后切开蒂部皮肤,显露腓肠神经与伴行小隐静脉,保护内踝上l - 3cm处从外踝周围发出的皮支血管,在旋转点以远将小隐静脉分离结扎。(4)术后处理:在术后维持皮瓣松弛位小腿石膏夹板固定,常规在lOd后解除石膏固定[4]。
  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具体如下:(1)受区准备:拆除创面负压吸引材料,完全清除坏死组织后反复应用过氧化氢等渗盐水对术区进行冲洗,解剖游离出受区动脉、静脉、神经并进行标记。结合待吻合血管方向剪取创面形状样纸张备用[5]。(2)皮瓣设计与切取:在手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明确皮瓣供区穿支穿出深筋膜部位,同时将此部分作为穿刺皮瓣点,肺动脉形成为线,结合术前创面形状样纸张,设计皮瓣大于纸张约为20%。沿皮瓣外侧切开皮肤、皮下,在深筋膜浅层从后外侧向前内测解剖游离皮瓣。观察到穿支血管注入皮下,穿出肌肉时分别携带部分深筋膜与周围0.5cm肌袖,保护血管蒂部。皮瓣解剖切取之后仅有穿支相连,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6]。(3)皮瓣修复:明确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调整皮瓣的位置,将皮瓣转移到受区。观察穿支与受区血管直径,直径相近时可实现端与端吻合。显微镜下将穿支动脉与伴行静脉、皮瓣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端端或是端侧吻合,重建血液循环。(4)術后处理:术后给予三抗治疗,补足血容量,关注皮瓣保温,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处理可能发生的血管危象,在术后2周拆线,1个月开始足底负重训练[7]。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供受区愈合情况等进行观察。其中,治疗效果评断标准为,显效:修复成功,供受区愈合良好,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修复成功,愈合情况教好,有或无并发症;无效:修复未成功[8]。愈合判定标准为,I期愈合:供区创面愈合,未发生皮肤感染、红肿等情况。Ⅱ期愈合:供区创面愈合良好,存在周围皮肤红肿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估,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供受区愈合及皮瓣成活情况比较
  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供受区愈合及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I期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整个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实验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皮瓣周边水疱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分别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皮瓣周边水疱情况,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传统带蒂皮瓣修复不足分析
  足前区是构成足的横弓与内外侧纵弓主要部分,在人体中主要发挥着负重作用,为此,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需要尽量恢复其前足结构与长度,同时,还应该经由治疗有效改善损伤后外观、具有耐磨性、重建皮瓣感觉等[9]。带蒂皮瓣修复是以往临床中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带蒂皮瓣修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面积首先。应用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软组织缺损血运较为可靠,但是皮瓣切取面积会受到限制,且足背为易于摩擦部位,供区植皮后比较容易发生溃疡、破溃等情况[10]。其次,长度浪费。应用小腿带蒂皮瓣,旋转点较难会超出踝关节平面,为此,转移小腿皮瓣修复足前创面也就代表着至少有8 - lOcm皮瓣出现浪费,治疗创伤性较[11]大。最后,血运不明确。选择小腿带蒂皮瓣修复足前创面,也就代表着皮瓣长度超出15cm,旋转角度超过90°,针对依靠链式血管供血皮瓣而言,皮瓣远端血供不够从足,可导致皮瓣远端坏死[12]。
  3.2 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优势分析
  此种修复术打破了足前部创面修复的困难,能够有效的对足前部缺损进行治疗[13]。如足前部软组织缺损较小,足背动脉件良好,所需血管蒂较短,可在同一条肢体上切取后动脉穿支皮瓣或是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过程较为简便,且皮瓣质地教好,有助于提升修复后皮瓣愈合效果[14]。同时,应用此种修复术过程中,可将皮瓣I期修薄,以便于更好的满足行走功能,不需要进行Ⅱ期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损伤[15-16]。现有研究资料中有众多研究结果均显示出,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成活率较高,为愈合程度较为良好,而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虽然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从愈合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I期愈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显示出实验组所采取的修复术创面愈合效果更为理想,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实验组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皮瓣周边水疱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分别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皮瓣周边水疱情况,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所代表的是实验组所采用的修复术能够对传统修复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加以控制,从而降低患者所面临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足前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需要给予植皮修复治疗,而与传统修复术进行对比,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所能够达到的修复效果更为理想,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雷林革,何如祥,程鹏,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J].中国骨伤,2013,26( 8): 634-636.
  [2]徐立伟,臧成五.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3):300-301.
  [3]汤样华,曾林如,辛大伟,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前足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 (4): 344-347。
  [4]董凯旋,徐永清,范新宇,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 (10):853-857.
  [5]周立峰,李高建,周琴琴,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八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4( 6): 623-624.
  [6]赵卓伟,霍君艺,李军,等.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 10):25.
  [7]刘勇,康彦忠,李文龙,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7):579-583.
  [8]杨明,赵雄,池征磷.修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28[10): 69.
  [9]吴志林,陈长松,张杰,等.游离微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5例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 (4): 78.
  [10]黄跟东,李虎,邓葵,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7,33 (5): 89.
  [11]梁高峰,智丰,张满盈,等.吻合浅静脉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 (1): 47.
  [12]董凯旋,朱跃良,徐永清,等.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八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6):584-586.
  [13]何如祥,雷林革,李国海,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 (6): 652.
  [14]许庆家,朱磊,林尊文,等.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413-414.
  [15]林立国,郑良军,周细作.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40 (2): 47.
  [16]王浩,王杰,杨开波,等.游离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 (3): 26-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