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自发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体育教育活动具有促进或阻碍的双重作用。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结构完善、教育效果提升。体育教师宜通过集聚显性知识储备、师徒帮扶、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学科研等途径将缄默知识显性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缄默知识;体育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
  1 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理论逻辑与界定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关于“缄默知识”的认识贯穿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在认识论的历史中,人们长期重视显性知识而排斥非显性知识,直到1958年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这种注重非理性、实践操作性、个体感觉的知识才引起了人們的重视。随后几十年,中外学者对缄默知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波兰尼将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种,一种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显性知识;另一种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斯腾伯格认为,缄默知识是智力行为的隐性基础,不能被语言明晰地传授, 而且往往甚至不能用词语表达;斯顿麦克同样提出,缄默知识是难以用言语清晰表述,它存于人们的手上和头脑里,只有通过行动才可以使它们凸显的知识类型;斯彭茨认为,知识本身就是由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组成的,两者是不能分割的。缄默知识是“不能轻易用言语表述,仅存在于人们的手上和头脑里, 只有通过行动才可以使它们突现”的知识类型。我国学者在前人对隐性 (缄默) 知识研究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学者方明将缄默知识的定义为:高度个体化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而很难用文字、语言、图像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其实,缄默知识并不是不能表达,只是比较零散、主观、缺乏逻辑结构,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有严密的逻辑性,让人可以借由语言逻辑轻易理解。
   关于教师知识构成的研究,学界大多认为其知识构成由学科 (学科原理) 知识、课程知识、教育教学 (教育学、心理学) 知识和教学环境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个人实践知识、案例知识、反省的实践经验等组成。上述知识结构可以划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明显的显性知识特征,如学科 (学科原理) 知识、课程知识、教育教学 (教育、心理学) 的知识;而另一类,如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知识、突发事件处理的知识、集体合作的实践性知识、个人的实践行知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反省的经验总结、有关对学生的个性化认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体验与感悟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则含有相当多的缄默知识成分。
  2 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类型与价值
  2.1 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类型与呈现
   学界对缄默知识的类型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一般来说,主要有从个体发展历史、行业与领域、主体、功能、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类。个体发展历史主要是从人生角度把缄默知识的存在分为前语言阶段和可用语言明确表达知识的阶段;行业与领域是将其分为一般性缄默知识与特殊缄默知识;主体角度则将缄默知识分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种群层次三个层次;功能角度分为技巧、心理模型、应付问题的方法、组织常规等;内容角度分为世界图景、准则、信念和科学思维方式。
  2.2 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与价值
   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征。一般性特征主要是波兰尼及后来研究者提出的刘官元: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诠释与显性化探究共性性质:难以用语言逻辑明确表达的个人知识或私人知识,以及难以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的、直接指导与支配个体的行为和具有偶然性与随意性的知识。特殊性表现为:第一,高度的个体差异性。缄默知识是具有不同经历的体育教师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念、学科知识的默化后“自己感悟”而形成的知识结构。第二,胜任性。缄默知识是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知识的重要知识成分,是一种胜任工作的智力与能力。第三,共通性。体育教师教学共同体内形成的一种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合作方式等缄默知识,这种知识也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碰撞、磨合、认同而形成的。体育教师缄默知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解力,也是一种关乎行动能力的知识。缄默知识的获得源于实践经验,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调整优化后的沉淀。斯腾伯格也有关于缄默知识是“智力行为的隐性基础、是一种实践智力”的观点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就是一种指导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的智力与能力,是影响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质量与效果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知识,它无意识地支配和驱动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吴耘,熊燕飞,高嵘.缄默知识和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现象[J].四川体育科学,2006(03):126-129.
  [2]阮永福,杨勇杰.对“缄默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9):82-85.
  [3]石江年,张建华,张惠珍.论缄默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与传递[J].体育学刊,2014(01):86-90.
  [4]侯建斌.体育缄默知识的转化及显性策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03):48-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