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绿色批评”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过度的严厉批评会造成学生恐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于是班级管理中的“绿色批评”便应运而生。
  【关键词】“绿色批评”  中职班级管理  实践  應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职教体系下中职学生管理策略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号:ND2018199。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42-02
  一、何为“绿色批评”
  “绿色批评”是在呵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讲究批评的艺术,以委婉的形式,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学生既能虚心接受、又利于改正,并养成良好自治习惯的一种批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开学生产生的逆反情绪,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批评。
  二、“绿色批评”在班级管理中的魅力体现
  1.“绿色批评”可以使学生坦然的接受批评,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既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又要适时挖掘学生存在的闪光点,如此,学生便会乐于接受指正,也会增强自觉性,进而树立起教师良好的光辉形象。
  2.“绿色批评”可以更好的帮助和教育学生,产生激励和警示作用
  通过教师恰当的示范和引导,可有效影响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潜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绿色批评”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批评中不受到伤害,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千万要冷静,不能丧失理智,口无遮拦,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当学生和老师都冷静后,再处理问题,就会减少许多曲折,可以轻松的解决问题。教师运用“绿色批评”就必须要做到关心、爱护和宽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
  三、“绿色批评”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1.将“绿色批评”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寓国学经典于传统文化教育之中
  两名同学因观看文艺汇演争抢位置产生矛盾。初始两人都认为错在对方,我并没有急于判定孰是孰非,也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严厉训斥,而是灵机一动,让两名同学对照每天晨读学习的国学《弟子规》,来找出自己的错误。演出结束,两人不仅主动来反思错误,还把“用人物、须明求”、“怡吾色、柔吾声”等内容结合自己的错误解释分析,汲取了教训。看到学生能主动认错且分析错误根源,我也用“过能改、归于无”,“兄道友、弟道恭”来原谅和鞭策他们,让矛盾在圣贤的智慧感召下悄然化解。
  在运用“绿色批评”进行教育活动时,巧妙的引入传统文化会激发出师生新的智慧。
  2.将“绿色批评”与“知行统一”相结合,寓德育原则于幽默和言传身教之中
  中午室内卫生较差,卫生角成了垃圾堆。我一声不响地拿起扫帚先清扫起来,这时班里有多名学生赶忙拿起工具抢着清扫卫生。卫生委员脸色通红的站在我身后,等着挨训。我看了他一眼,幽默说:“你怎么比生活委员还节俭,这点垃圾也卖不上几个钱啊!”卫生委员满以为我会劈头盖脸的狠批他一顿,有些不可思议,一边连声保证,一边伸手收拾。之后班里的卫生我再没有操心过一次。
  在运用“绿色批评”进行教育活动时,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言传”、“润物的细雨”往往胜于“狂野的暴风”;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学生的良好习惯要靠教师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和文明习惯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通过树立榜样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将“绿色批评”与“爱和民主”相结合,寓德育原则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化解问题之中
  一名学生私自将钳子和铁丝带入校园,并于私自带出的废料组装时,误打碎了班级玻璃。出事以后,该生变得无比慌张,因为其成长在单亲贫困家庭,最怕的就是找家长和赔偿这两个对他来说最要命的处理方法。
  知道这一切,我迅速赶回了教室,先安排其他学生打扫现场,然后把该生叫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立即批评该生,而是先问他有没有受伤,在了解了学生真实想法后,通过老师先垫付赔偿学生后勤工俭学慢慢偿还和只要学生表现优秀就不找家长两条措施,使学生真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危害。
  接下来,该生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上课也不睡觉了,经常帮助打扫卫生,在食堂勤工俭学工作也非常认真,同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同学们都说他变了……
  四、结语
  在批评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调配好批评的色彩,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善待学生的过错,多讲究一点艺术,多使用一些技巧,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深入学生的心底,为学生的心灵带去片片绿洲!
  批评呼唤绿色。
  参考文献:
  [1]边娜.浅谈“绿色批评”[J].新课程(上)20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