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冷漠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课堂本是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自我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知识交流与互动,使其掌握进入社会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最重要的内在品质。当前大学课堂冷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课堂冷漠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与预防干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课堂冷漠 教师社会认可度 学生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99-02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面对社会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应该起到防护网过滤的作用,尽量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在学校的传播,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的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课堂冷漠现象。
其次,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在学生的考评方式上,应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考评方式,建立全面综合的考评标准,从而有效防止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在教学管理上,应尽快实行监管与监督,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违纪现象,使课堂成为师生双方交流、提升的平台。
最后,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使课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式,即教师说,学生听的方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能更好的应对知识的更新,使得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尊重教师学术自由,更新教学内容
大学教师面临科研与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失去了动力和活力,也失去了“魅力”,也因此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异化,教师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因此必须恢复教师的主体地位,才能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尊重教师的学术探索自由与独立地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应坚持这一基本职责与本职使命,同时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教导学生尊师重道,这样才能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课堂冷漠现象的发生。此外,大学应该依据互联网优势,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鼓励师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讨生活意义与真理,使师生成为追求真理上的合作者。只有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有效增加教师成就感与减少课堂冷漠的途径。
其次,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再像过去一样,是知识的主宰者。学生也不同于从前,他们是有着一定知识、经验的群体。所以教师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学习,努力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延伸知识储备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关注的热点方向,选取适合学生、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加强自主学习,培养责任意识
大学可支配时间较充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责任意识的养成,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应确定好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节点。在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应该迎难而上;积极反思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此外,在学习计划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做到自我调节与控制,最后实现学习目标。作为学生个体,只有拥有自主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才是有效建立和培养责任感的第一步。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责任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认真规划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其次,强化学习主体责任意识。大学生处于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要加以引导,从而使大学生具备学习主体责任意识,并自觉内化为个人自觉,由此形成个体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本身已经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是在学习责任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合理引导大学生,转变他们原有的思想,由“家长教师让我学”变成“主动学”,让他们意识到教师只是引路人,学习还是得靠自己,从而端正自我学习态度。可以通过开展学习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激发学生对学习责任的認识,进而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学习主体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崔振成.大学课堂中的伦理风险与规避策略[J].江苏高教,2017(07):57-61.
[2]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146-148.
作者简介:
张苗苗(1993-),女,河南安阳市人,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