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方法和原则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教育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前端,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班级是幼儿园的基本单位,作为基层核心组织,其肩负着幼儿保教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原则的概述,具体分析了相关管理方法,以期为保教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管理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93-01
班级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载体,班级管理工作会对幼儿教育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国内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相关研究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幼教工作从业者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究常规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便于更好的满足当代保教需求,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原则
(一)师生平等原则
当前我国倡导管理型幼师转变为服务型幼师,该项举措更是体现了平等师生关系的理念。在公平合理、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常规。在保教工作中,幼师要始终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采用配套方法与措施,破除权威观念,在满足幼儿人权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原则
有效的班级管理必须结合实际,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每个班集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把握各自的特点,在充分了解班级内部要素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常规班级的管理工作。对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细化各项工作,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言传身教原则
从教育效果的角度来看,言传身教的效果有远远胜过口头教育。关于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中提到:在幼儿发展前期,幼师属于权威人物,与家长和朋友不同,其在幼儿心中有着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由此可见,幼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严于律己,既要具备良好的保教能力,还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幼儿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榜样。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探究
(一)科学规划,创建班级管理氛围
幼儿班级管理的基本追求是为幼儿创设温馨、宽松的家庭式氛围,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整合教育管理资源,并加以优化,通过创新教育管理策略,提高操作计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具体活动规划时,教师首先要科学分析活动程序和活动规则,并对活动效果作出科学评价。例如,为了更好的训练幼儿专注度,教师可以给出多种设计方法,方法一:点名,教师通过轻声点名的方式为幼儿布置操作任务,要求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听清教师所交代的任务。方法二:教师通过轻拍双手的方式引导幼儿数数。方法三:每天请几位小朋友上台背对同学,让台下的某位同学发出声音,再让台上的学生猜测发声的是谁。教师利用专项训练展开班级管理操作,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训练体验的机会,班级秩序得到矫正,教学效果也到了提升。
(二)创新引导,调动幼儿主体意识
幼儿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关系,这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用以满足不同群体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由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重点考虑不同群體幼儿的现实需求,其后制定科学的引导措施,鼓励每一位幼儿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合理协调,形成多元管理合力
家园合作是加强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要助力,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的共性认知。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要求,幼儿在离开幼儿园之后,其教育管理存在空白区,这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合作,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和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付出更多的爱心和爱心,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纪律来约束幼儿行为,做到宽严相济,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幼儿班级管理事无巨细,教师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例如在幼儿过生日时,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与家长合作,设置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送生日祝福等活动,既能够促使幼儿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爱心。当代大部分幼儿都有着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集体活动展开班级教育,再加上幼儿家长的介入,会大大增强活动的教育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班级中的具体表现,全面掌握幼儿的基本心理需求,注重他们的差异化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细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祁红英.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53-54.
[2]杨英.如何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J].甘肃教育,2018(2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