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美术教学会变得更加系统,会从最简单的儿童画,到涉及素描、水粉、水彩的的初级课程,培养学生创造绘画的能力,以及名画赏析等。但因为现在孩子们入小学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课外参加各种辅导班缩减了孩子们自由控制的时间。实际上,美术课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与音乐课一起,承载着对孩子们美育的培养重担,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知道什么是美,认识美,辨别美,发扬美,并进而净化孩子的心灵,往更美的境界进发。本文即从小学美术的重要性开始讲起,探讨美育在小学美术中的渗透。
  关键词:美育 小学美术 渗透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情感性,让人们拥有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去匹配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其中,就意味着美术教学肩负着美育的使命,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提高祖国下一代的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一、小学美术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培养孩子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尚有形象性的特点,直接看的到的颜色和形状,都会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对于孩子来说,对一幅画最先看到的,不是画的具体内容,而是画的主体颜色,如看到花草的画面,孩子会说红色的花,绿色的草,黑漆漆的树干。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有目的的教授孩子们对颜色的辨别,知晓冷暖色,认识不同颜色的适用场景,从中看出绘画作者想表达的情绪,比如说悲怆的情绪,整个画面会显得灰蒙蒙,没有过于鲜亮的色彩,而快乐的情绪,整个画面的色调是轻快的,让人一看就有雀跃的心情,从颜色着手,逐渐让孩子们读懂绘画的内涵。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们自己搭配颜色的能力,在告知孩子们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后,由孩子们自由发挥,用他们对颜色的直觉感官,去感受自己的颜色美不美,从不断自行调整中,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并且从纸上绘画颜色的美,逐渐过渡到在生活中观察身边事物、身边风景中色彩的美。
  (二)培养孩子欣赏美的能力
  从颜色入手的感知,仅仅是审美的初步建立,而在此基础上对绘画中具体形象的理解与认知,则是对美更高层次的欣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教授孩子们绘画技巧,也会有美术鉴赏课,主要是欣赏一些美术大师的经典绘画作品。在美术欣赏中,除了色彩对情绪的表现,一些具体事物也会体现画家的个人情感,所以,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只有充分的联想与想象,才能更能理解画面的美感。比如暴风雨,就像许多文学巨匠擅用情景描写去烘托气氛一样,绘画大师在创作绘画作品时,也会用颜色、天气去烘托画面的气氛,像描绘起义的画面,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黎明往往会担当整幅画面的背景,需要孩子们通过画面想象暴风雨酝酿的场景,与革命来临前气氛的凝重、汹涌,如出一辙;还有远处当背景的景物的透视感,会让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比如《蒙娜丽莎》的背景,呈现出左高右低的情形,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画面主体人物蒙娜丽莎与后面背景的景物之间的距离感;在欣赏画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穿插画家的生平,让学生能从绘画中体会画家的性格,如梵高的《向日葵》,让孩子们看到了画家本人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烈之情。
  (三)培养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创造美,是美学教育的目的之一,通过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对美的经验的不断积累,发展到让美为我所用,并从中锻炼孩子们身体与思维的协调能力。美术创作的主观性、情感性都很强,并没有过于客观的标准,教师需要在教授孩子们绘画技巧及构图原理的基础上,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权利,让孩子们的绘画创作能遵从本心,画自己所想,可以适当点评,但不要刻意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去干涉,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创造绘画的过程中,经过老师适当的点拨与放手的自由,孩子们会自觉进行自我评判,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修改意见,如这个物体应该这样画不应该那样画,色调如果做一些改变可能效果会更好,下次构图时应该哪些地方再注意一下,等等。通过不断的对自己作品的评判、审视,孩子们在美学上的修养会越来越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四)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
  美术相对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说,因为不是升学考试需要的科目,并没有太大的课业负担,学生们在学习时心态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发挥美术教育中源于艺术的感染力,通过认识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来帮助孩子们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个性。可以尽量选择思想健康、能调动积极乐观情绪的作品让孩子们欣赏,并对其中的积极意义作适当讲解,帮助孩子们树立健康的心态,愿意像画中的形象那样,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画面,或者反映我国传统哲学、道德观等思想的作品,让孩子们在竹子的绘画形象中感受到高风亮节,在荷花的绘画形象中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
  结语
  美育,从小学美术教学开始,就渗透于其中,通过让孩子们对美的形象的感知,培养孩子们创造美的能力,并逐渐过渡到帮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形象、美好事物,及美好的思想行为,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审美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翟秀宏.为有源頭活水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2]张贺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7(2).
  [3]吕轶敏.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艺术魅力——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2(8).
  [4]毛秀梅.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美术教师的重大使命[J].教育界,2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