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略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被教育工作者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情境、声音、文字三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语文;美育;情境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健学生的体魄,辅助学生道德的建立,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匹敌的。语文课程中蕴含着很多的美育因素,在学生美育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生的美感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于美的内涵还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深入的感知。因此,教师要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巧妙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情境之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他们创设适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文本学习中来,产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与赞美,笔者就选取了一些本地的景点和名声,利用多媒体将它们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随后,笔者让学生朗读诗歌中描写山川、西湖、戈壁的片段,并请一些去过实地旅游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分享经验,使学生的朗读感受得到深化,最终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样,教师与学生就能够相互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为课堂构建一种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在形象,包括风度、表情、气质等都是创设情境的关键因素,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拥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最终强化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利用声音体会语文的美
  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语文之美,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从朗读入手。正如俗话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经过反复的诵读,课本上无声的文字就能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变成有声的语言,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景都能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浮现,促使学生产生立体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额角度去理解教材,感受到语文的美。
  以孟郊的《游子吟》为例,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古诗,无数的游子在吟诵这首古诗时都难免泪湿衣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这首歌采取的是白描的手法,这是民歌最为突出的特点,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过就能让人充分体会到母亲对于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于是,笔者就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坐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着衣服。人间最为美好的感情就是母爱,即使与古诗的作者相隔千年,但是这种对于 母爱的感受却犹如近在咫尺,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底。学生读书声郎朗,语文之美就这样印在了他们的心里,为他们精神的成长埋了一颗颗种子。
  三、琢磨文字,体会汉字之美
  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语言文字是最为基本的材料,它要么生动,要么质朴,要么严谨,要么感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推敲、琢磨文字的机会,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语言,体会汉字所蕴含的美。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1)对教材中较为传神的词语进行推敲。
  每一篇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了选编人员的字斟句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文字进行仔细的推敲,帮助学生发现语言之美,与学生共同关注文本,品味文字的韵味,领悟文字的内涵。
  以《鳥的天堂》一文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其中,“堆”字用的特别传神,它不仅描绘出了枝叶层层叠叠的繁茂,还能让人体会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一个词的妙用就能为我们构建一个不同的世界,静默的榕树也因为一个“堆”字活了起来。这种对于文字的推敲能够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感受教材中的优美句式
  优美的句式是语言最好的表现方式。在《桂林山水》这一课中,句式非常优美、讲究,如山水的描写,作者就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来琅琅上口,还能体现出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这些句式,从形式上去品味语言之美,用美的语言去熏陶他们,是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情感充斥学生的内心。
  (3)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
  体味文章的意境能够帮助学生走入作品的深处,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教师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走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
  以《登鹳雀楼》一诗为例,其中的语言鲜明生动,仔细体味,还 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形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尤其是其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意境十分壮美,其中的诗意还极为高远,在苍茫壮美的画面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游目驰怀的诗人正在高处远望,体会生活的哲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到处充满了美的元素,教师要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姚晓南,美育的实施为何步履维艰——关于中小学美育理论和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2]胡樱平,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三大实践途径,《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10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