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促进整体规划化发展,实施招投标制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招投标工作效率,简化招投标流程,保证公平公正,实现资源节约等,电子招投标模式逐渐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起来。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正在深入发展中,未来将成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形式之一。但是在目前的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监督;公开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1-0130-02
  Abstrac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promote the overall planning development, implement the bidding system,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idding, simplify the bidding process, ensure fairness and fairness, and realize resource saving, etc., electronic bidding mode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bidding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will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future. However, in the current project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bidding work,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bidding work.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lectronic bidding; supervision; openness
  前言
  电子招投标就是利用互联网实现招投标业务的完成,但是,电子招投标的含义却不止于此。具体来说,电子招投标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科技,针对招投标业务进行梳理,优化重组招投标的工作流程,实现招投标过程的网络化、电子化、无纸化,是一种高效率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和实践模式。
  1 电子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1.1 电子招投标的行为监管力度欠缺
  目前,在电子招投标活动中,大量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甚至有些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可能导致整体的招投标秩序混乱,其中存在的一些欺诈行为也严重影响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导致整体招投标管理工作中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因为电子招投标工作中,相关部门部分监督管理机构没有落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监督的电子招投标,往往处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不正当的招投标行为,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也严重影响了电子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1.2 安全防护亟需得到有力支持
  在电子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招标单位通过网络招标平台发布相关的信息,投标单位根据自身的资质、能力等来决定是否投标,决定投标后,需要制造电子档的投标文件,进行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制作,并在开标截止前进行上报资料传投标文件,繳纳保证金等等,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企业资质信息,投标文件制造信息等一些一系列企业机密都是通过电子化的文件、网络化进行传递的,保证整个的开标和评标过程中,也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而网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网络不安全因素,和一些系统技术漏洞,很可能造成相关的信息泄露,招标单位和评标人员如果存在道德问题,也会导致相关企业信息被泄露,尤为重要,安全问题是目前电子招投标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改善优化电子招投标的主要思路
  2.1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
  针对目前电子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加快完善招标投标有关规定法规和制度,为规范电子招投标行为提供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参考,规范电子招投标行为,并完善制度定期清理机制。在电子招投标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强化监督监管责任的落实,做到相关法律规范制度的具体执行,对于其中影响电子招投标公平公正的条款要不断修订完善,并及时进行公示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群体监督和意见。针对具体的电子招投标中的招标的单位和投标单位的相关参与和信息利用要进行明确的制度化规定,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进一步保证电子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整体操作的规范性。
  2.2 加强电子招投标的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
  目前,电子招投标在很多地区的工程招投标中都已经实现了应用,且相关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整体工程电子招投标的应用流程也发展成熟,在电子招投标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规范,也拥有相关的电子招投标平台网站,但是,因为电子招投标依托互联网产生,在进行电子招投标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这对于电子招投标的有效性、安全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想保证相关的电子招投标工作安全稳定开展,必须要强化电子招投标安全技术应用。   2.3 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监管体系
  当前,要促进电子招投标技术的有效应用,还需要转变招标投标交易机制和监管方式。要将电子招投标纳入全流程的招投標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电子招投标的透明化,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针对电子招投标工作,要完善并落实相关的电子行政进度机制,对于相关的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督环境,对于相关的电子招投标行为做好全面监督。针对相关的招投标企业实施电子信用档案,对于失信企业及时进行黑名单列入,进行公示,保证电子招投标市场的有序性。
  2.4 完善信息公开体制、建立诚信数据库
  针对目前电子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一些单位存在的不合法的招投标行为,必须要推进招投标诚信机制建设,对于电子招投标的全过程监督,针对电子招投标中的违法失信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制定严惩制度,对于在电子招投标中存在违法和失信行为等企业,提升惩处力度,提升警惕性,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建立诚信数据库,形成信用预警机制,帮助相关企业提升招投标合法合规意识。
  2.5 加快整合完善电子招投标平台
  为促进电子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搭建,稳步推进电子招投标稳步平稳运行。通过调研和学习,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升级远程评标软硬件配套设施。划定指定的远程评标区,安装门禁系统,摄像头监控可以实现评标监管无死角,配套升级以来,要高度重视电子招标投标的覆盖工作,所有项目均已实现远程评标。要确保电子招投标的环节完善,积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以及代理公司认真学习相关版本的招标文件范本,通过参照招标文件范本并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招标投标文件范本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和效率,节约招投标社会成本。并通过“一标一分析”等活动,使我局工作人员、评委、代理机构学习常态化,为进一步发挥电子招投标工作夯实基础。
  2.6 健全电子投标的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互联网+”战略,电子招投标作为“互联网+”招标采购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提升中国经济效率极其重要。而电子招投标系统连通政府、企业、及各类机构的交易环节,是整个市场交易的核心系统之一,其中各类招投标主体的数据、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数据,很容易成为互联网非法攻击目标。针对电子招投标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进行相应的保护,避免信息泄露和篡改等将成为新时期电子招投标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互联网+”招标采购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尤为迫切。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五个主要流程,而在各个阶段的工作开展中都可能存在一些技术漏洞和安全威胁潜在因素,如用户身份确认、投标文件保密、开标环节解密、评委评标过程防泄密和评标结果防篡改等是重点安全问题。针对相关电子投标工作要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投标中的企业信息保密管理做好保障。
  3 结束语
  电子招投标是目前建筑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这一招投标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此,相关的监管部门、技术部门、参与部门等要积极强化电子招投标意识,不断促进电子招投标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针对目前电子招投标中出现的突出安全、信用、规范性等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整体电子招投标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平稳进行,规范电子招投标市场秩序,确保营造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
  参考文献:
  [1]姜英明.打造透明、绿色、公平、高效的电子化采购——浅谈安徽移动电子化招标投标实施现状与成效[J].招标采购管理,2019(03):53-55.
  [2]王亮.关于电子招投标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2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0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