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广播电视用户思维的实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現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用户思维”近期成为国内新媒体行业的热词,如《人民日报》2014年8月7日14版刊发清华大学沈阳教授的文章《媒体融合的四种思维和路径》,将“用户思维”与“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并列,认为这是传统媒体重塑的逻辑起点与核心。①而赵大伟则在《互联网思维》一书中提出,所谓用户思维就是在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并总结出用户思维的三个法则:“小众”变成“长尾”、参与感消费和用户体验至上。
  关键词 广播电视;用户思维;实现路径
  引言
  互联网是最讲用户思维的。用户决定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切。过去在传统媒体下,我们只要制作出最好的节目,一定会有最好的传播,现在可能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然“内容为王”的理念,并不曾改变。但是当两档节目势均力敌的时候,你怎么胜出?这个时候,可能抓住用户能力的重要性,往往高于内容的重要性。
  1 抓住用户需求能力
  互联网是最讲用户思维的。用户决定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切。过去在传统媒体下,我们只要制作出最好的节目,一定会有最好的传播,现在可能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当然“内容为王”的理念,并不曾改变。但是当两档节目势均力敌的时候,你怎么胜出?这个时候,可能抓住用户能力的重要性,往往高于内容的重要性。我们看《爸爸去哪儿了》,《偶像来了》《中国好声音》等大制作,都是顶尖制作了,要说制作水平,已经是不分伯仲,那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抓住用户的心,就是制胜的关键了。《中国好声音》对节奏的把握,对话题的炒作,《爸爸去哪儿》精巧严谨的前期策划,强大的后期包装,讲故事的超强技能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用户思维上。我到底在服务谁,他们想看到什么,在整个过程中,把用户时刻放在心上,我跟着他们走。因此,对于我们电视人来说,抓住用户的能力,与内容制作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对于我们自己的节目来说,也是要根据观众的需求来办节目,过去的观众可以坐在那里看你一个20多分钟的情感故事,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观众了,一切都在碎片化,速食化,那我们节目的节奏肯定要提速,一个故事里面一分半到两分钟要是没有一个冲突,爆点或者是小高潮,根本就无法吸引到观众。因此,我们做节目的时候,考虑得最多的就是,观众想要看什么,用什么方式去讲述这个故事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因为观众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观众的胃口也在无数的好节目的熏陶之下,变得越来越刁。抓住用户需求的能力,变成未来媒体生存的手段[1]。
  2 大屏小屏两手抓
  处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切可以变得瞬息万变!我们电视新闻节目的截稿,可能是半天或者几个小时,晚上几点就截稿了,当新闻跟网络结合后,截稿时间变得越来越短。我们每天通过网络,通过手机这个小屏,了解到更多的今日头条和热辣时讯。这个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要是不变,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是大屏小屏一起抓,所谓大屏,就是我们制作的节目在电视上的呈现。我们作为电视人,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你首先要做的还是内容,不管内容如何呈现,我们所生产的这个内容倘若没有传播的价值,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说,把自己传统的节目做好,依然是头等大事,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内容为王”,依然是一条铁律。因此,我们首先还是要把自己的节目做到极致。做到观众喜闻乐见,做到有传播价值。然后我们再来热情地拥抱新媒体。
  根据《2015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这个数字很惊人。你现在发展的微信用户,可能偏年轻,他们不一定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你节目的忠实观众,但是他们是潜在用户,只要他们持续关注了你,总有一天,他们会坐在电视前看你的。你现在给他的是影响力,你需要他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来关注你。
  3 用户中心的媒体接触方式
  技术进步成为近二十年中国媒体图景变化的重要力量,倒逼着传统媒体建制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技术导致了媒体触点和体验方式的变化。
  从收视市场看,受众年轻化、新媒体使用经常化,是我国视听新媒体传播业态的两大重要特征。而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而言,视频网站已经成为现实的挑战:在广告市场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增幅连续三年超过百分之百。
  从受众分布来看,电视受众人群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人看电视的越来越少,40岁以上的观众成为现在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一些地区电视机开机率的确有了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受众却在不断增加,网络视频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且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增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线视频用户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70%,这些在线视频用户的收视习惯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业态中的常态。
  用户媒体接触方式的变化不仅仅决定未来的产业前景,更成为现实的规则制定依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流,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最直接反映和电视节目实时渗透率数据的最重要来源。
  而基于新媒体生态的节目评价体系已在探索中,在美国,Twitter联合尼尔森推出“Nielsen-Twitter收视率”,作为未来衡量电视节目的社交网络影响范围的标准指数;而2014年初,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与新浪微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
  4 结束语
  由于用户思维并非严格的学术概念,也无通用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因此对于用户思维的理解因人而异,存在可能的误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户思维不等于媚俗、庸俗,更不能打着“用户思维”的旗号,降低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忽略传播的公共性。此外,还要把握好“商人思维”、“技术思维”和“文人情结”的结合与平衡,以技术可能性为前提,为细分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最终回归到价值的分享和传承上。
  参考文献
  [1] 周逵,丰瑞.视听新媒体传播生态下的产业竞合与学科再造——2013年电视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2): 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