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养殖技术创新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肉羊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肉羊养殖日益趋向于生态、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肉羊养殖面积在快速扩张,对国内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肉羊养殖技术创新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肉羊;养殖技术;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S8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6-108-3
随着世界养羊业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肉羊行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近5年,肉羊养殖数量急剧增长,在畜牧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着优质品种较少、经济收益低、养殖规模较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肉羊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1 我国肉羊养殖现状
1.1 肉羊品种较差
现阶段,国内肉羊养殖大都采用自养、自繁的形式,若繁育制度不健全,极易造成肉羊退化,导致羊肉质量显著降低,影响食用口感,从而影响羊肉的整体销量。如此便会产生恶性循环,给肉羊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亏损[1]。
1.2 养殖环境偏差
大部分养殖场(户)的肉羊养殖规模较小,未营造合理的养殖环境。往往运用粗犷型的饲养方式,同时饲养密度不均匀,肉羊管理不全面,养殖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肉羊的健康生长。
1.3 養殖投入较低
在肉羊养殖环节,养殖户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羊养殖行业的发展。资金投入较少,导致无法优化养殖环境,进而影响肉羊的产肉性能。因此,在肉羊养殖中,投资对养殖有着直接影响,决定了肉羊养殖的成败。肉羊养殖场难以筹措到大量的资金,并且政府机构的支持力度较小,制约了肉羊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发展[2]。
2 肉羊养殖技术现状
受传统养殖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的肉羊养殖依然是以个体养殖为主,辅以规模化养殖。个体养殖存在很多弊端,如:个体养殖的规模相对较小、养殖效率偏低、运用的饲养以及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不能在短期内使肉羊实现迅速增肥的需求,延长了肉羊的生长发育时间。从当前国内对肉羊的需求量来看,上述几点严重影响了我国肉羊养殖行业的平稳有序发展。
2.1 饲料搭配方面的问题
饲料对肉羊的饲养管理极其重要,关乎肉羊养殖的经济利润。但是,目前在大部分肉羊养殖场中,饲料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对较差,不能保障肉羊营养平衡,很难提高肉羊养殖的总体质量。如果长时间喂养青草,易造成肉羊营养失衡[3]。
2.2 羊病治理方面的问题
肉羊养殖环节时常会发生疾病,且没有科学运用日常管理措施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理手段等对其进行管理,对肉羊养殖的经济收益造成较大影响。部分肉羊养殖户仅关注肉羊养殖的成本管理,忽略了疾病的科学治理,未定期对羊舍实施消毒,造成羊舍内病菌横生,肉羊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造成哺乳期的羔羊大量死亡。
2.3 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肉羊饲养管理过程中,大部分养殖场都采取散养的方式,在居住地范围内进行放养,简单构建露天羊圈。部分羊圈的光照条件以及通风效果相对较差,长此以往,会造成肉羊出现软骨病,并大面积扩散,提高了其他羊只的患病概率,无法确保肉羊饲养管理的整体成效,造成巨大的经济亏损。
3 肉羊养殖技术创新对策
3.1 创新羊种选择技术
在我国的肉羊品种中,阿勒泰羊、湖羊以及小尾寒羊等都是优质品种,具备体格强壮、肉质佳、繁殖能力强以及生长发育迅速等优势。国外的肉羊种类中,南非的波尔山羊、法国的萨富克羊、德国的肉用美利奴羊均归属优质品种,目前已大量引入国内市场,但不得随意引入肉羊品种。例如,山西省冬季非常寒冷,并不适宜养殖波尔山羊等短毛品种羊。所以,肉羊养殖户在羊种选择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养殖区的环境特征,在选择过程中可选择养殖多个适宜的品种,实现多样化杂交育肥饲养[4]。
3.2 合理建设养殖场
要想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收益,需高度重视肉羊种类、营养供应以及生长环境等,尤其是合理选择建舍地址、科学建造羊舍。在以往的肉羊养殖环节,肉羊生长环境的管理并未引起高度关注,造成肉羊生长环境相对较差,易引发疫病。所以,需要选择通风条件优良、地势较高、排水便利的区域建造羊舍。除此之外,还要确保羊舍远离居民生活区、关键交通干道以及污染区等。保障养殖场附近有足够的水源,有与关键交通干道相链接的道路。羊舍在建造过程中需全面结合温度、采光、湿度与通风等需求,羊舍通常需坐南朝北建设,然而不得正南正北,需要维持10°~15°的夹角,为肉羊健康发育创建优良的环境。
3.3 创新繁殖技术,做好肉羊良种繁育推广工作
畜禽优质品种是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若没有较为平稳的良种来源,便不会有较高的肉羊产量。所以,需加强优质肉羊品种的引进工作,积极引入优质品种、新型繁殖与饲养技术,为培育优良品种奠定基础。比如,近几年某肉羊养殖场积极与外界合作,聘请专业技术工作者,引入与践行“三元杂交繁育技术”,加速培养品质更优、适应性更强、收益更大的良好品种。提高肉羊繁殖、饲养以及疫病防控等相关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力度,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尽可能拓宽繁殖技术的推广范畴,提高肉羊品种的繁殖能力,确保肉羊养殖行业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做好母羊的诱导发情相关工作,在肉羊进入繁殖期后,运用各类方法推动母羊尽早发情,提高受胎率。为了确保肉羊繁殖的质量,需合理运用人工授精技术,经过运用优质冻精进行人工授精,较大幅度提高受胎率。在母羊发情时期,需仔细观察母羊的外表特点,在母羊阴道皱褶逐渐消逝,阴道中分泌出少许透明状黏性液体,同时在爬跨以后便能实施人工输精,为了有效提高受胎率,在首次输精后8~10 h内实施二次输精。输精工作完成后需严格观察肉羊的受胎状况,及时做好返情母羊的授精工作[5]。 3.4 创新饲料搭配技术
饲料对于肉羊养殖而言不可或缺,是肉羊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条件,需高度关注饲料的合理搭配。第一,在饲料需求层面,要迎合肉羊各个生长时期的要求,肉羊的黄金育肥时期大约1.5岁时,即1年羊龄,在此阶段需强化对肉羊的喂养,在确保饲料数量的基础上提高饲料质量,必要时掺入适量的催肥药物与饲料,以提高肉羊产出率。第二,饲料搭配需严格遵守合理化与多元化准则,不得随意、长期运用相同的饲料,否则易造成肉羊营养失衡,运用各种饲料合理混合的方式可以确保各类营养要素的充分摄取,促进肉羊健康生长发育,提高羊肉的质量与口感。第三,在饲料中适量掺入对应的维生素以及有关营养素,确保饲料搭配更加合理,满足肉羊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因此,在肉羊养殖过程中需创新饲料搭配技术[6]。
3.5 创新喂养技术
目前,我国肉羊品种的关键育肥期约为1年,肉羊养殖场需充分掌握此时期,以提高肉羊养殖的整体效率。对各个生长时期的肉羊实施分开喂养。例如,哺乳期幼羊的喂养,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提高幼羊的免疫力,加快升肉羊的成长速度。充分考虑肉羊的生长速率,明确喂养计划,科学的饲料喂养时间可以肉羊生长发育。在肉羊育肥期,需定期喂养防疫药物,有效降低肉羊的患病概率。
3.6 创新管理方法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需创新管理方法,通过合理、高效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肉羊养殖的综合效率。所以,在促进肉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提高养殖场的管理能力,推动其与养殖技术共同发展。常见的管理方式为肉羊养殖场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完全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尽可能避免外来人员进出,不得盲目运用催肥药物以及技术,定期对养殖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水平,降低重大疫情的发生概率,增强肉羊的疫病防范能力。当今,国内市场的羊肉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冬季,若肉羊养殖技术不科学,便会影响羊肉的质量,进而影响羊肉价格,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创新羊肉养殖技术非常重要。有关从业者需要积极创新肉羊养殖技术,尽可能强化本身的养殖能力,熟悉、掌握、运用核心的催肥、养殖技术,缩减肉羊养殖时间,降低肉羊传染疾病的发生概率,确保羊肉质量,维护羊肉市场稳定。
3.7 创新疾病防治技术
3.7.1 普通病。肉羊养殖中的普通病是在肉羊饲养过程中受羊舍通风、温度、饲养不到位以及养殖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疾病。例如。瘤胃膨胀大都是因为饲养人员盲目性喂食导致的。此病并不具备传染性,但需肉羊养殖者严格把关肉羊的喂食量。
3.7.2 传染病。肉羊传染病是指羊体感染致病支原体、病毒以及细菌等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此种疾病往往具备非常强的傳染性。例如,羊快疫多是因为羊体感染酸败梭菌所致,此病传染性较强,很难治愈。所以,需运用科学的防范措施,定期注射疫苗,有效防范传染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亏损。
3.7.3 寄生虫病。肉羊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侵入造成的疾病。患上寄生虫病后,往往会造成羊体内部组织器官损伤,导致肉羊营养不良或贫血。除此之外,寄生虫还会导致肉羊免疫力下降,引发肉羊出现其他种类的疾病。此类疾病传染性极强,还有一定的侵袭性,往往会给肉羊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亏损。因此,需创建优良的肉羊养殖环境,定期对羊舍实施消毒与清理,定时为肉羊接种疫苗,科学防控寄生虫病,促进肉羊养殖科学化。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肉羊养殖行业存在肉羊种类较差、养殖环境偏差以及养殖投入较低等问题。需积极创新肉羊养殖技术,养殖户需做到饲料多元化,优化饲养环境,定期清理寄生虫,同时做好消毒与防疫工作,确保肉羊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汪勇.肉羊养殖新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8(12):56.
[2]王雪娇,肖海峰.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空间关联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6(9):56-61.
[3]孟庆军.试析肉羊养殖技术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18(7):99-100.
[4]哈尼克孜·吐拉甫,吴伟伟,徐新明,等.肉羊高效养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17(5):55-56.
[5]刘海艳. 肉羊养殖技术上的创新[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2):44-45.
[6]屈建文, 杜淑慧. 肉羊养殖技术上的创新[J]. 农业与技术,2017,37(7):124-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