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点线并济 序理相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翻阅中高段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都能大量的看到说明性文章的踪影。《鲸》《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来。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说明性文章也应关注顺序教学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里的文章自然包括说明性的文章。
  其次,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主编的《文体阅读法》中对说明文的阅讀思路作了这样的阐述:“阅读说明文要遵循切合说明文特点的思维轨道。首先是探求该篇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事物的特征是什么,文中有没有概括出事物特征的中心语句。其次要理清文章安排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掌握了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掌握了文章的结构……”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到《文体阅读法》,对照我们的教学,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的教学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的现状
  为什么会存在说明性文章忽视说明顺序教学这样的现状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一)受老教材教学的影响
  如浙教版老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是专题说明文教学,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二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没有提及说明的顺序。
  (二)对课标及单元提示的片面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上第三组的单元“导读提示”这样陈述: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两者都没有提及说明顺序。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同时也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但这里的“表达顺序”不是针对说明文提出,很多教师对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不很关注就容易理解了。
  三、说明性文章顺序教学的策略
  注重说明性文章说明顺序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实践,以人教版为例,以下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凭借语言标志,理清说明要点
  文学作品的写作目的表现得越隐蔽越好,可以让人不断玩味,说明性文章的写作目的却反之,表现得越清楚越好。正因为此,说明性文章有许多标志可寻。不仅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有标志可寻,文章的说明要点有更多的标志,抓住它,能顺利地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及脉络:
  1.关注文章的题目。说明性的文章往往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或要点。如《鲸》《松鼠》等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对象,教学中可以这样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文中围绕课题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例如《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太空“清洁工”》等题目,就是文章说明的一个要点。
  2.注意每自然段的起始句。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一般要说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每段起始句常常点明这段要说明的内容,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鲸》一课。
  3.注意统领句。不少说明文都有统领句:有的统领全篇,成为全篇的中心句;有的统领几段,成为几段的解说点。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大都是概括出来的事物特征,其他段落均是从不同方面说明事物总特征的。如:“在某城市的中心,有一栋实验性的电脑住宅。这座住宅里安装了一百多台电脑,一切都由电脑指挥。”(《电脑住宅》)
  (二)凭借说明要点,理解顺序关系
  通过抓住说明性文章的标志理清文章的说明要点及脉络后,还要引导学生这些要点、脉络是以什么顺序、关系进行组合的,明白彼此间的联系。其实,说明性文章的标志也隐含提示了说明的顺序。说明性的文章顺序各式各样,但总的来看,不外乎两种:
  1.时间顺序。所谓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就是以时间为序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而且很多自然段的段首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另外,许多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文章也往往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说明,如《自然之道》等。
  2.空间顺序。它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电脑住宅》。
  (三)凭借说明顺序,领会表达妙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理清了说明的顺序,明白了说明要点间的关系后,往往认为说明顺序的教学已经完成。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认识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领会表达的妙处。一般来说,作者运用某一说明顺序进行说明,总是出于以下的考量:
  1.符合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这种本身固有条理关系或表现在事物的外部特征上,或表现在事物内部联系上。如客观事物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先后的时间顺序;事物的特性与功能有主次之分等。如《电脑住宅》一文第2至7自然段从住宅的周边设施(风向标)、进入住宅的程序,以及布置、厨房装备、卧室“休息系统”的使用、浴室的装置等几方面具体说明了电脑住宅中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功能。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客观事物有固定的空间位置,不可随意变换说明顺序,总不能先写“卧室”再写“住宅的周边设施”又回到“会客室”。又如《太空“清洁工”》一文,从“什么是太空垃圾——为什么要清理太空垃圾——太空“清洁工”怎样清理太空垃圾——现有太空‘清洁工’有什么局限”顺序铺排展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可随意更改顺序。
  2.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如《新型玻璃》按顺序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为什么最先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答案显而易见,这样写更能引人入胜,符合阅读规律,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说明性的文章不仅说明的要点及说明的几个方面之间要有合理的顺序,就是说明同一要点、同一方面的句子之间也需要合理的顺序。如《鲸》的第一段,这里每句话都是说它大,但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这段话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先概括写“大”——具体写“大”(通过数字)——具体写“大”(通过实例)——具体写“大”(假设、体验),写的是越来越形象具体,越来越真切。虽然每句写“大”,但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认识事物及阅读的规律,是不可随意变换的。通过这样引导比较,让学生明白用这样顺序表达的妙处,从而也让学生能在说明性的习作中去自觉追求运用适当的表达顺序。
  总之,在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如果能让说明要点的“点”和说明顺序的 “线”并济,让说明顺序的“序”和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方法的“理”相生,那么,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文体阅读法[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