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小麦掺混肥不同类型尿素配合力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科技试验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量790mm,常年无霜期在200天以上,该试验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类型沙壤土,前茬作物花生,土壤肥力上等。
2.試验地概况:试验地土质属两合土偏黏土,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均匀,肥力中等。种植前测土化验结果:含氮108毫克/公斤,磷23.3毫克/公斤,钾173毫克/公斤,有机质16.8克/公斤,酸碱度7.9。前茬作物玉米,产量500公斤以上,前茬作物玉米播种时种肥同播,每亩施用复混肥(30-13-8)40公斤,在玉米小喇叭口气撒施硝酸磷肥25公斤/亩。
3.试验材料 普通尿素:控释尿素=30%:70% ;普通尿素:控释尿素=50%:50%;普通尿素:控释尿素=70%:30% ; 普通尿素:腐殖酸尿素=30%:70%;普通尿素:腐殖酸尿素=50%:50% ; 普通尿素:腐殖酸尿素=70%:30%;总含量45%掺混肥每亩用量分别是50公斤、40公斤、30公斤。
二、试验实施过程
1.规划小区、施肥整地: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按试验方案要求,根据试验地块状况,科学合理的设置试验小区,首先在田间用白灰画出各试验处理小区,小区东西走向,小区宽11.1米(小区间距0.4米),长30米,小区面积333平方米(折合0.5亩),每列间留观察道1米,试验两侧种植保护行7行。小区规划好后,根据提供试验方案平面图,把不同处理(肥料)摆在相应的小区内,人工把肥料按两次均匀的全部撒施在相应的小区内。肥料施用结束,及时进行整地,耙实土壤待播。
2.播种:播种时间11月15日;亩播种量:17.5公斤,播种方式:等行距宽幅播种,行距0.265厘米。播种时按同一播量,全田一次播种结束。保证每处理基本苗趋于一致。
3.田间管理:12月25日清理走道。2月14日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10%苯磺隆15克,兑水30公斤田间均匀喷施进行化除,防治田间杂草。3月28日,每亩用40%氧化乐果30毫升+10%吡虫啉30克+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利用小型喷药机械进行喷施防治小麦病虫害。4月18日,亩用5%氯.啶50毫升+60%多.酮可湿性粉剂100克+99%磷酸二氢钾50克,利用小型喷药机械进行喷施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蚜虫等。
4.取样测产:6月5日,采用健身圈作为测产工具在每小区内随机选取两点进行取样测产。取样后,及时进行晾晒,然后人工脱离进行考种。
三、小麦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
1.玉米收获后,黄淮流域冬麦区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为整地播种带来困难,严重影响小麦播种,小麦播种期推迟。播种后,虽然土壤墒情好,但由于温度低,小麦出苗慢,出苗迟。11月中下旬,黄淮流域遭遇降温降雪天气,小麦提前进入越冬期,因此,晚播小麦个体发育弱,冬前没有出现分蘖。冬季温暖,分蘖不停,开春后,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好,小麦孕穗时间长 ,春季小麦长势较好。在4月上旬,当地出现持续的阴雨多云天气,光照不足,对小麦的结实不利,造成部分品种缺粒及虚尖,影响穗粒数。5月中下旬,遭遇干热风天气,部分小麦品种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对产量有明显影响。
2.病虫害发生情况:纹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等病害,局部成爆发态势,对小麦产量影响严重,其他病害发生少,危害轻,对产量基本没有造成危害。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及蚜虫等,发生早,蚜虫部分田块有点片发生危害较重。
3.产量三要素构成:亩穗数减少,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增加或略有持平。小麦产量较上年度增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