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 打造“精神共同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把班级建成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那种“平和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追求。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有效实施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学生能否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把班级建成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那种“平和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追求。
一、加强上下联系,明确工作要求,强化工作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来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通过其下属的各个班级、各个部门来完成。换言之,班级管理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开展的,其工作目标与学校管理的工作目标应该完全一致。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学校与班级、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班级管理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并如期达成预定目标。
班主任可通过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明确学校学年度和学期工作任务及奋斗目标;可通过参加会议及与领导沟通,把握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可通过及时了解上级检查所反馈的信息,总结成功经验,发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2018年10月中旬,围绕学校“至善”育人办学思想建设,我校进行了“至善”教室文化布置评比。校长室组织校办会成员和全体班主任,依据学校统一印制的评分表,对全校所有班级教室逐一进行评比、打分。在统计汇总各班得分、确定获奖名单的同时,学校还对工作中存在不足的班主任,发出了“整改意见书”,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自身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目标、时间节点。这样做能使教师了解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工作动力。后来,在学校进行的专项“回头看”中,相关班级均如期达到了整改要求。如今,学校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当然,要有效实现学校与班级、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一方面,班主任要增强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提高工作部署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和针对性。
二、进行师生交流,准确把握信息,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性和思想认识。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等也会因自身的主观因素或时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实践表明,班主任如果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不仅能让自身工作少走弯路,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班主任与学生保持正常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信息。
两年前,我校六年级有一位叫李晓梅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她平时跟奶奶一起生活。但有一段时间,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她整天郁郁寡欢,上课时心神不宁,作业也不认真。张老师找她谈话后得知,她奶奶最近病了。懂事的晓梅未将此事告诉父母,而是以自己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奶奶、操持家务的重任。几天下来,她感到身心俱疲。于是,张老师一边安慰她,一边立即联系了她的父母。他们得知情况后,马上赶了回来——晓梅终于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正是这次谈话,使张老师及时了解了晓梅的具体问题,从而帮助她解决了问题,使她的学习、生活重新步入正常的轨道。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与班干部及其他学生的交流,了解一些特殊学生的情况。极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愿向老师道出实情。与其年龄相仿、朝夕相处的班干部或普通同学则更容易与其接近,也更容易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时,班主任就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通过与其身边同学的交流来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帮扶。
三、注重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工作的合作性和系统性
这里的“家校沟通”指的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家庭的日常影响和父母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家庭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构成的全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需要家长的理解和信任。所以,保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配合班主任共同教育好孩子,可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合作性和整体性。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时,我们可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引导孩子按时作息、礼貌待人、讲究卫生、注意安全、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做;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我们可请家长帮助孩子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正常检查、了解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提醒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时,我们可请家长关注孩子的生活交往和网络交往情况,引导他们多交良师益友,可有效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使教育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前述案例中,正是由于班主任张老师及时了解了晓梅的家庭情况并将这些情况迅速、如实地告知了她的父母,才使他们能及早赶回来,从而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让她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试想,如果张老师不主动与其父母沟通,他们仍不知道家庭的变故,或者虽然知道了这些情况,但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晓梅又怎能脱离困境呢?
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正常沟通,教师不仅能取得家长的配合,还能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不少学生早上七点左右便到校了。去年上半年,学校进一步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学生早上八点前到校。这引起了部分家长的不满。学校要求各班分头做好思想工作,班主任通过电话、QQ群及当面交换情况等方式向家长解释,经过一番努力,这部分家长终于理解了学校的做法。
马卡连柯说过:“人不是分成部分培养的,而是由他们受到的影响的整个体系而综合地造就出来的。”班主任通过加强上下联系,进行师生交流,保持家校沟通,引导学生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相似的情感和统一的目标,使班级成为师生与家长的“精神共同体”,一定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纪律保障和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李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