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用种公鸡种用性能的七种情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S81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3-0024-03
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不当,可能引起一些疾病问题,如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盲肠肝炎、葡萄球菌性腱鞘炎、脊椎前移、睾丸大小异常和疫苗免疫的应激反应。这些疾病影响了种公鸡的交配成功率和受精率,严重影响到种鸡生产效益的发挥。
1 球虫病
除非出现死亡等不正常现象,一般在育成期球虫病不会引起重视。出现死亡的临床病例一般发生在4~8周龄,有时断断续续整个育雏育成期都会有球虫反应出现,有零星死亡,造成公鸡肠道受到影响,采食不均匀,饲料转化率低,均匀度差。因此,要慎重评估育雏期球虫免疫技术和免疫后的垫料管理情况、公鸡饲喂程序和限饲前的鸡只状况,确定球虫的免疫率。若免疫后第4~5周鸡群出现拉稀、高料量情况下生长缓慢、畏冷等现象,排除密度等饲养原因外,重点考虑球虫病,球虫免疫后的垫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垫料太干,卵囊不孢子化,鸡群得不到反复免疫,垫料太湿,卵囊孢子化的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鸡群引发球虫病。在免疫期间上层垫料要经常翻动保证疏松,不要出现结饼现象,育雏期间不许大面积更换垫料。发生球虫病后,紧接着常会出现瘸腿现象,细菌继发感染,有机会穿透肠壁,感染鸡体全部内脏系统。
2 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肠炎由魏氏梭菌引起,它可以感染鸡、火鸡、鸭以及野鸟。魏氏梭菌是肠道中数量很少的一种正常菌群。在某种条件下,它能够在肠道中增生并分泌毒素。这些毒素可以使肠道内膜的顶端坏死。C型魏氏梭菌只在动物的肠道内增殖,在排泄物中继续生存。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急性病例时,鸡只往往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在非急性病例时,可看到鸡只拥挤在一起,羽毛蓬乱,精神沉郁,停止进食。有时还有潜在的球虫问题,特别是布氏艾美耳球虫。在这种情况下,坏死性肠炎病变的部位随着球虫感染的部位而分布。垫料质量差,易发生坏死性肠炎。短时间的空舍会增加该病发生的概率。孢子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梭菌孢子对消毒剂具有高度的抵抗力。这可以反应出雞舍清洗消毒的水平如何,要留有适宜时间的空舍,以便根除梭菌孢子。坏死性肠炎发生后应检查清洁卫生状况。应考虑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是否与垫料改变有联系,要控制鸡只吃垫料。饲养管理发生变化时容易引发病变(如饲料改变),或某重要发育阶段(如开始产蛋时)增加饲养密度会加大该病的发生率,选择垫料时要考虑某些垫料是否会导致坏死性肠炎。
3 盲肠肝炎
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鸡和火鸡的急性原虫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严重感染时,由于血液循环障碍,病鸡头部呈黑紫色,又称黑头病。该病没有季节性,但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容易发生。肉种鸡育成期容易感染,成为带虫者。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盲肠肿大,肠壁肥厚变硬,切开肠管可见干酪样物质堵塞肠内,内容物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黑红色的血凝块,外围是黄白色的渗出物和坏死物质。肠粘膜发生坏死和溃疡。急性病例盲肠发生急性出血性肠炎,肠内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肝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斑,呈黄绿色或灰绿色,中心稍凹陷,边缘稍隆起,似铜钱样或雪花样。垫料潮湿、结块和通风不良容易发生盲肠肝炎。育雏育成期要重视垫料管理,保证干燥,通透气好,保证鸡舍通风良好,鸡舍氨气控制在合理范围。
4 葡萄球菌感染
或称葡萄球菌病,其与家禽中的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出大约20种菌株,但其中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肉用种鸡有较大的影响。最常见的感染形式包括:腱鞘炎、跗关节及后膝关节的关节炎。在饲养肉种鸡过程中葡萄球菌感染在以下四个阶段比较容易发生:0~2周:脐炎和股骨头坏死(细菌性软骨坏死),常与种蛋或孵化厅污染以及小的伤口感染有关。4~6周:球虫病或比较严重的疫苗反应,可以继发引起跗关节和后膝关节的感染。10~20周:免疫接种、限饲和性成熟等方面的应激,也可以引发跗关节和后膝关节的感染。鸡只过度拥挤、饲料分布不均、饲养面积不足将使这些问题更加严重。24~30周:跗关节和后膝关节感染以及“肿脚”(脚底脓肿),同样可由转群应激、公母交配和开产而引发。在这一时期,由于公鸡打斗和饲喂设备、产蛋箱、栖架等造成的损伤,也可以使葡萄球菌的感染更易发生。
5 脊椎前移
又称为曲背,主要发生在6周左右的肉用种鸡,常导致第六胸椎变形,进而压迫脊椎而引起后肢麻痹。临床表现为姿势异常,常将两腿伸向前方,用跗关节支撑体躯,受惊时,常用这种姿势扇动双翅逃离。因为后肢麻痹,造成鸡只不能正产采食饮水,引起鸡只死淘增加。该症状通常发生在前胸推T6和T7之间,体姿向右侧偏离,形成驼背体态。发生的原因是由生长早期不恰当的饲料管理或营养不良造成的。在公鸡饲喂程序中特别需要关注4~10周龄。通常在这一时段,饲料配方被调整成低蛋白日粮,限饲变得更加严格,采食位置不足,使公鸡的营养严重缺乏,公鸡不能按照正常的体型和体重生长,垫料管理差时,发生的球虫反应,也会加重这种病的发生。
6 睾丸大小异常
在评估35~40周龄种鸡群时,我们发现部分公鸡没有交配的迹象。原来以为这些公鸡体况差,实际上恰恰相反,它们有中等或较好的体况。这些不交配的公鸡中,有的脊柱畸形,有的小睾丸,也有的两症状兼有。有关影响睾丸大小的因素: ①育雏早期前几周,是公鸡精原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此阶段出现问题,会造成精原细胞发育受阻,影响以后的睾丸发育。在18~25周龄睾丸快速生长发育期,鸡舍内出现高温,影响睾丸发育;②早期传染性支气管炎野毒攻击会损坏生殖系统,对于母鸡来说,会造成输卵管闭塞,产蛋期出现水袋鸡,对于公鸡来说,会造成睾丸和附睾的损伤。或者早期传染性支气管炎活苗免疫,免疫效果不佳,造成疫苗保护时间短,也会造成公鸡附睾的损伤,影响后期睾丸的发育;③用高钙日粮饲喂公鸡,也会造成公鸡精子受损或死亡,可能会引起精子发生钙化;④开产前期加光程序不合理,造成激素分泌不好,对睾丸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公鸡在早期被限饲过严,那么成年后的激素水平就会较低,从而影响睾九大小和产精量;睾丸症状与脊柱畸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脊柱症状是这一潜在问题的最严重的表现;⑤产蛋中后期,公鸡营养不良,体况差,或者公母分饲不当,公鸡偷吃母鸡料,造成公鸡过于肥大,也会造成公鸡睾丸的萎缩。所以产蛋期对公鸡体重的检测和体况的评估非常重要。
7 免疫与营养需求
为了实现生殖器官的充分发育,并达到适宜的体重,从12周龄到混群,要保证周增重达标,公鸡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提供,否则会延迟性成熟。同时由转群、称重、分群免疫等操作抓鸡造成的应激和疫苗造成的炎症,都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消耗了用以维持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为了减缓这种生长抑制,常常需要特殊操作阶段在饮水中饮用抗应激的药物,或者在免疫前后2~3d适当增加料量,还要在炎症反应最小的部位施用疫苗。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的疫苗,会造成中等或严重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消耗了用于生长和发育的日粮能量。为了使反应最小化,应在皮下注射这些疫苗,肌注对鸡只的损伤可能较大。
管理种公鸡的技术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关注于各个细节,保证鸡群健康的情况下,做好体重、体况、鸡冠等的监测。切记保持适宜的增重及体型,将会避免生产性能的不当下降;管理者要持续观察公鸡的举止和反应,将有助于维持鸡群最好的受精率。另外,在肉用种公鸡的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以上提出的几种情况,做好日常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种公鸡的健康,培育好优秀的种公鸡,通过提高种蛋受精率,来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