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为妥善解决国内多地区存在的种植区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国家开始大力推行机械深松整地技術,以保障作物的生长。本文将以深松整地技术优势分析为切入点,深度解读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运用方式,旨在提高深松整地技术运用水平和国内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农业种植;深松整地;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 S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9-118-2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是指在不破坏原有土层结构的基础上实施机械化整地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抗旱、防涝以及蓄水等能力,可以为绿色化和高产化农业种植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利支持。目前,该项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部的重点推广技术,是进行农业耕法改革的重要项目。
1 深松整地技术优势
深松整地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第一,蓄水抗旱,保证农作物生长质量。通过实施深松整地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对犁底层实施破坏,保证土壤的蓄水能力。第二,调节自然环境。当深松深度超过25 cm后,如果此时降水量在27 mm以上,将会显著提升耕层土壤含水量,有效缓解地区干旱和地层温度过高的问题。第三,通过实施深松整地技术,可有效控制土壤层流失问题,保证土壤保水性能和有机物质含量,为农作物反复种植提供保障,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1]。
2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运用策略
2.1 科学把控深松整地间距
利用农机开展深松整地时,需要保障整地深度,确保同一区域的整体深度一致,为整地间距设置与调整工作开展做好铺垫。在进行间距设置时,若要展开全面化整地,需要将行距控制在35 cm左右。如果采取局部整地,则要按照农作物种植类型和种植面积确定间距。一般在进行玉米类宽行植物种植时,需要将耕地深度与行距控制在28 cm左右[2]。
2.2 做好深松整地深度控制
与其他耕地作业模式相比,深松整地深度远远深于常规深度,且在具体整地时要按照土壤类型科学确定整地深度。所以,种植人员在开展整地作业前,需要先做好耕地目的和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调查结果确定整地深度。例如,整地是为了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此时适宜将耕地深度控制在26~34 cm[3]。如果在进行整地时遇到了较大阻力,可通过实施复合式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限制,以保障最终的深松效果。
2.3 科学控制整地时间
实施深松整地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抗旱能力以及其他方面能力,所以整地作业施工多在雨季进行。技术人员要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做好整地时间管控,确保在整地过程中能够做好雨水、雪等自然降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切实提升土壤抗旱排涝能力。技术人员要按照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做好整地时间的确定与调整工作,保证整地时间被控制在最佳时期。
2.4 实施保护性耕地种植模式
秋季进行整地时,要适当增加作业面积,通过增加其蓄水能力,妥善解决耕地水蚀和风蚀问题,且要在完成深松的前提下做好保护性耕地、免耕播种等一系列操作,同时要做好根茬还田工作。权威部门研究发现,每44.67 m2耕地在实施根茬还田后,可减少大概45 g的土壤流失,有机物质含量能增加0.04个% ,有利于耕地的持续性利用。
3 深松整地作业保护措施
为确保深松整地作业效果最佳,各地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保证深松整地技术的运用质量。第一,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政府要发挥自身职能,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获得,让农民认识到深松整地技术的重要性,确保他们能够使用该项技术,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展开统一整地处理,以合理控制松整深度、间距以及展开时间,切实提升土壤综合性能。第二,改善制约条件。目前,部分地区尤其是零散地块松整,存在不同程度的条件制约,不具备大型机械作业条件,很难满足标准化作业要求。所以,各地区要打破这一局面,加大农机运用力度,通过政府补贴以及其他优惠手段,降低民众在此方面投入的成本,提高民众的整地积极性,确保可以有效发挥农机作用。第三,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为顺利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促使农业作业向机械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地政府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及时处理深松整地作业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并制订配套的监督检查方案,以形成对整地作业强有力的保护。
4 结语
各地区农业种植户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认识到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深度研究该作业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做好机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运用工作,确保深松整地时间、深度以及间距等都可以达到最佳,有效发挥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优势,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可持续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61.
[2]李志刚.澄江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8(8):114-115.
[3]席长彦.关于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应用的初步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4):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