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渗透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往的小学班主任职能是对班级活动与学习任务的组织和管理,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班主任的工作职能逐渐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不但要抓管理和教育,也要充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与培养,将该项内容切实融入组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制力;健全人格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分析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良好心理素质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与智力快速发展,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导致学生的“三观”出现问题,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与教师通力协作,加强对其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面对学习任务和外界压力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当班级秩序的组织者,更要以长辈的身份成为学生的关怀者,切实鼓励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小学阶段学生大部分生活和学习都在教室内,与其他学科相比,班主任有较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内容进行掌握,因此教师也成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二人选。班主任是承接学校与学生家庭的纽带,不仅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权威性,对学生家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班主任无论是对人际环境的营造还是协调教育因素都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以自身行为影响学生
班主任具有显著的教学经验与年龄优势,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个人魅力,加强对学生情绪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师影响,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是非观。教书育人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高度总结,说明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也要以理育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整体管理流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积极传递正能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人格魅力支撑。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心理活动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大,客观环境中含有的积极健康因素越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则会越强。本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般不会采用传统严厉的管理方式,而是通过科学的教导与积极的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3.开展针对性差异化教育引导
學生是独立的个体,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别,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差异化教育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在积极构建内部环境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外部环境的创建,使学生能够在集体生活中融洽相处。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掌握相应的心理教育知识,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家长科学的引导教育建议,这种差异化教育引导必将取得良好成效。
4.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班主任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长期工作目标,将一些自习课程作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掌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这样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正确的认知和兴趣,避免了单一的讲解过于枯燥的问题,并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总结相应的知识点以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还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使其抵御挫折的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校园与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因其特殊地位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对现代教学理念和专业心理教育的深入探究,在保障管理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鸿艳.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成功(教育版), 2010(11):210.
[2]李海燕.中学班主任教育理念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新课程(中旬刊),2014(1).
作者简介:叶彩笔(1977—),女,广西贺州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