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在气候寒冷、阴雨潮湿的时节出现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特别是小于1周龄的哺乳仔猪和频繁使用的种公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仔猪通常呈暴发流行,成年猪往往呈零星散发。该病往往突然发生,病程持续时间短,有时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就会突然死亡,对养猪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现概述该病的防控措施,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治疗措施;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086-02
  1 发病原因
  1.1 病源性原因
  猪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也叫做魏氏梭菌)而引起,病菌进入猪体胃肠道后会大量繁殖,快速发酵产气,出现便秘、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腹围急剧膨大,病猪往往未进行救治就发生死亡。如果病猪混合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会促使症状更加严重。产气荚膜梭菌存在于尘埃、土壤、水以及人畜粪便中,尤其是雨水过后形成的污泥为其大量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1.2 饲养管理不当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由于饲料容易发霉变质而生成大量的霉菌毒素,当猪采食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胀气。猪的饲喂量如果过多,会导致饲料在胃肠内滞留而消化道蠕动缓慢,导致肠道内的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生成过多有害气体,致使胃肠胀气,同时对内脏器官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使其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尤其是母猪在限位栏内饲养更容易感染发病,这是由于母猪运动量较少,饲喂全价料而采食较少青绿饲料,容易发生便秘引起胀气。2 临床症状
  2.1 种公猪
  病猪体温为37℃(已经降低),精神萎靡,停止采食,呼吸困难,腹部轻度臌胀,鼻唇、耳尖发绀,口有白色泡沫流出,全身肌肉颤抖,卧地不起,发出呻吟。患病第2天发生死亡,死后腹部明显臌胀。
  2.2 母猪
  发病初期,患病母猪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停止采食,部分伴有呕吐;开始时排粪停止,接着排出黄褐色的水样粪便,并散发酸臭味;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达到40~40.5℃,喜饮圈内的脏水;耳、鼻以及腹部皮肤发绀,鼻镜变得干燥,腹部略微膨胀,起卧不安,并频繁作排粪尿姿势,但不会排出粪尿。最终呼吸加速,张口伸舌,有泡沫样的白色液体从口鼻流出,全身肌肉颤抖,发出呻吟。一般在发病2天后死亡,死后腹部明显膨胀,呈浑圆状。
  2.3 哺乳仔猪
  发病仔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出现呕吐,体温升高至40~40.5℃,呼吸困难,通常排出褐色、黄红色以及混杂血液的稀粪,并散发特殊的恶臭味,还会附着在肛门周围、尾部以及后肢皮毛上;机体消瘦,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会倒地死亡。
  2.4 肉猪
  部分肉猪患病后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3~40.5℃;排出褐色粪便,并散发特殊恶臭味,附着在肛门周围、尾部、后肢皮毛上;个别肉猪会伴有呕吐。
  3 剖检变化
  病猪最明显病变是肠道臌气、出血,肠腔含有大量气体,肠壁明显变薄,呈透明状,有时肠黏膜发生坏死,出现溃疡,肠腔内还存在暗红色稀粪,散发恶臭味,盲肠黏膜存在出血斑点。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都发生出血、肿胀,呈大理石样病变。胃表面浆膜血管发生明显充血,胃内含有大量气体和内容物,胃黏膜发生充血、出血、脱落,有时胃壁完全變红。腹腔、胸腔存在黄色积液。肝脏发生肿大,质地变脆,容易破碎,胆囊也发生肿大,含有大量胆汁。心内外膜、心耳发生充血,心包积液,心肌变软。肺脏发生充血、出血,支气管和气管内存在白色泡沫。脾脏呈黑褐色,周边存在出血点,发生明显肿大,一般可达到正常大小的4~5倍,质地变脆,容易发生破裂。肾脏存在淤血、发生肿大。脑膜发生充血。
  4 防控措施
  4.1 应急处理
  猪场只要出现发病,要尽快严格封锁,对病死猪采取无害化处理,及时清除垃圾、粪便,并使用20%的漂白粉溶液对发病猪栏舍、料槽、饮水器以及其他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对于受威胁的母猪要紧急免疫接种猪魏氏梭菌多价苗,在1个月内还要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能够有效避免发病。
  4.2 治疗措施
  4.2.1 止酵消气
  取3~5 g鱼石脂,与适量酒精混合均匀后给病猪一次性灌服;也可灌服200~300 mL石蜡油或者100~150 g人工盐;也可先使用温肥皂水冲洗直肠,将里面的大量干结粪便洗出,接着灌服150 g硫酸镁、300 mL温水,10 h之后再灌服1次。另外,配合静脉注射1000 mL 10%葡萄糖溶液、10 mL维生素C。在饲料加入3 g/kg碳酸氢钠混饲,连续使用1周,避免发生酸中毒,注意只适用于轻度胀气的病猪。
  4.2.2 人工放气
  向病猪胃中插入胃导管,将里面的气体缓慢放出,接着灌入2500 mL 0.1%高锰酸钾溶液,将其呈前低后高体位放置,加速胃内容物的排出。
  也可采取针刺放气,即在病猪倒数第二、三肋骨间,平行于肩关节处刺入长针头进行放气。接着在该部位按体重注入0.1 mL/kg 10%林可霉素或者0.1 mL/kg 10%丁胺卡那,并配合静脉注射200 mL 5%生理盐水、25 g甲硝唑、100 g碳酸氢钠(注意适用于胀气严重的病猪),将魏氏梭菌等产气菌杀死,并避免发生酸中毒。
  如果病猪伴有明显腹痛,可注射5 mL安痛定、4~6 mL硫酸阿托品,用于镇静解挛。
  4.3 免疫接种
  妊娠母猪可在产前30天免疫接种C型魏氏梭菌福尔马林氢氧化铝类毒素,每只肌肉注射5 mL,经过2周再注射8 mL,即可使其在妊娠期间形成抗体,产出的后代仔猪在吮吸初乳时就能够获得母源抗体,从而形成被动免疫。
  种公猪适宜每6个月免疫接种1次,也能够有效避免发病。
  4.4 加强饲养管理
  猪群要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圈内粪便及时清除,确保栏舍干燥卫生,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发生各种应激。
  母猪转入产房前,要对猪舍地面、产床、各种器具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扫、消毒。临产时要先用清水将阴户、乳房、奶头清洗干净,接着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能够有效减少发病和控制传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