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融合教育是一个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的系统工程,随班就读就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融合教育理念认为,正常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提倡教师用平常心来对待特殊孩子,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发展普通小学美术教学。
   关键词:融合教育;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融合教育理念一直以来深受学者关注。科学有效的美术教育能对特殊儿童人际社会互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融合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想上好美术课,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让“形象”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美术工具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技法知识的表述往往只是前面薄薄的一部分,后面则是厚厚的一大半图例。简短的文字表述加大量的技法图例解剖演示,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延续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从这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看出,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要用眼睛去观察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自身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横向比较,不难发现,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也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而在美术教学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是直接传播美术技法知识的“无声语言”。所以,在美术课中,我们要努力让形象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因为美术知识的传递主要靠视觉形象,而非语言文字。语言固然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乏力多了。
  传统美术教学对美术形象自身能够直接传递知识技能的作用认识不足,美术教学的注意力应投向直接的视觉观察,学生对美术实践的直接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美术作品的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具体作品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特定内容的感觉出发,充分地感知对象,在观赏对象中获得美术知识,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
  二、让演示练习成为知识内化的主旋律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技法演示是美术教学中又必不可少的环节,演示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能使学生直接掌握操作方法、制作步骤、感受作品效果……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演示更科学、更具有示范性,把技法演示作为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切入点,让技法演示成为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法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教师的讲授、演示外,还要靠勤学苦练去体验,去领悟。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因此,在美术课的练习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更多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观摩、讨论交流。
  墨分五色的认知用3分钟即可掌握,可是,掌握在纸上画出五种墨色的技能则需30分钟,甚至要更长时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练习时间不足、练习质量不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逐渐拉开了距离。学生获得认知较易,而掌握技能较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技法指导、技能训练,让技能获得的重要环节——练习成为知识内化的主旋律。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的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观察、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
  三、让作业讲评成为交流沟通的平台
  传统美术课作业的讲评一般都是教师拿几张作业,讲讲画得好的好在哪里,画得不好的有哪些缺陷。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的次数多了,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经常表扬的总是那几位同学,讲的也是原来说的那几句话。儿童美术作品本来就应该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讲评的确成了伤脑筋的事。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教师要好好设计讲评这一环:首先,讲评的话题应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为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应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教师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大胆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教师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受到启发、获得收益。
   当然,展示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要悬挂起来,这样做会给学生创设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将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讲评的上策。展示全部作品既有利于全体同学建立自信心,更能让全体同学都获得交流的机会,能在这样难得的开放环境中感受、议论、切磋、沟通、交流、理解、触发,其内涵远远超出教师仅仅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
  美术教育应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美术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育规律、不断归纳新的教学方法,用更高、更远、更科学的眼光看待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简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3).
   [2]李欧.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J].世界文化,2007(11).
   [3]郭欢,申荷.咏艺术在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現代教育论丛,2013(4).
   [4]高宇翔.绘画测验在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缕化学院学报,2012(6).
  (责任编辑:李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9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