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山地公园利用现状打造生态景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更加重视,于是,城市周边的山地公园就成为市民首选。山地公园建设的关键是挖掘公园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结合山体的地形地貌,因势利导,结合景观,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打造拥有生命力的公园,拥有生命力的公园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设计;生态景观;山地公园;海绵城市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园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园林又是通过园林设计把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不仅给人以美的体验,还能让人感受到心情愉悦,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山地公园的有限空间中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1生态景观的概念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
  2山地公园的特殊性
  山地公园地形多变、空间多样和视景全面,由于地形起伏所造成的空间形态、视线角度、表面肌理及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都形成了山体景致的独特陛。另外,山地公园可供开发的平地少,部分山地公园有人文古迹存在。这些都属于山地公园独有的,如果把握利用好,很容易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公园。
  3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
  由于地形问题,山地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容易造成大挖大动的现象。所以在前期调研中,要很好地把握现场空间尺度,做好细致的现场调研,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因势利导,既要做好景观,又减少对山体的破坏,严禁大挖大动的现象发生,把景观自然融合在大自然中。
  4山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具体案例分析(以漳州市芝山公园改造为案例)
  4.1芝山公园现状
  芝山坐落于漳州市区西北隅,三峰鼎立、夹带谷地、僻静幽胜,地貌起伏,有平缓的山岗、曲折的山洼、起伏的岗阜、茂密的乔林,入园有山林意趣,造景可因势随形。另外在芝山的东北侧有大片水田地,常年地下水丰富,传说中这片水田以前有个紫湖,常年碧波荡漾;而且在两座山的山坳处,也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沼泽地,这些沼泽地,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滞留区,旱季又成为周边植被的水源,是天然的海绵区。
  4.2芝山公园整体规划布局
  在全面收集和分析芝山历史文献资料,多次勘察芝山现场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芝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古迹、植被和景观要素,认为要突出芝山山地公园和芝山文物古迹的特色。本案抓住这2个特色,归纳出“登高揽胜”和“游湖赏绿”2条主线。
  4.3芝山公园规划强调生态景观原则
  (1)恢复芝山原有的自然属性。重现原有的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处理好文脉、绿脉、蓝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紧密结合、交融;明确游览线路,形成完整的风景游览体系,多变而富有节奏的休闲娱乐空间。(2)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注重人的参与,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的追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建设,为公园的开发建设留有余地。
  4.4芝山公园道路依山就势,不大挖大填原则
  芝山公园园区内设置了车行道、环山步道、登山道、沿湖步道。主路呈环形状,次路呈树枝状。所有道路遵循依山就势,不大挖大填原则,实现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芝山公园道路的特点是,最大程度利用原有的道路、机耕路做路基,减少山体开挖,尽大范围保留原有生态,以道路连接景点,做到移步一景。
  4.5芝山公园绿化规划强调生态性原则
  (1)绿化现状。芝山公园现状植被多以麻竹、小叶相思树、香蕉、樟树、盆架子、海芋为主,其中混有松柏类等,整体分布与生长状况良好,同时山林保护区的植被大部分保护较好。(2)绿化生态性原则。绿化生态性原则是本案的重点,芝山气候良好,地势多样,适宜发展丰富的植物群落。本案在植物规划设计上,在尽量保留原有树种的同时,规划引入更多的乡土树种,保证多样的植物群落,尽快形成景观效果,保证景观绿化质量。(3)生态性原则是植物种植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将芝山公园发展成生态公园,于芝山公园,于漳州都将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4.6巧妙利用天然湿地、沼泽地,打造生态景观区、景观交通防洪休闲区
  芝山公园的用地范围内有三座山,沿着三座山的山坳有着丰富的水系在流动,形成了不同规则、形状各异的小湖泊、沼泽地、湿地。这些水系在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滞留区,旱季又成为周边植被的水源,有着天然的海绵城市的概念。如何利用好这些水系成为这次公园改造的难点,也是亮点。
  芝山公园3座山峰最高峰北面山脚下有大片湿地,常年水深达30~80cm,当地居民反映,古时听说这块湿地是片湖,叫紫湖,有近6.67hm2。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变成了目前的湿地,面积也小了很多,不到1.33hm2。经过现场堪研,结合地堪资料,完全可以在该地块恢复部分紫湖景观。结合打造游湖赏绿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着“游湖赏绿”,充分发挥紫山湖的生态功能,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规划设计一湿地园,园中木桥曲折,或紧贴水面,或没于芦苇间,古朴淡雅。游人行走于其上,蓝天白云下,夕阳霞光中,清新有趣、浪漫多情。更重要的是,紫湖也成为芝山公园最大的海绵区,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景观区。
  芝山公园另外两座山峰的山坳處,零星分散着大小不一的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雨季是很好的山洪滞留区,旱季又成为周边植被的水源。本案巧妙利用这些沼泽地的原有功能,结合山谷凹地和现有的水塘营建湖泊;利用山体沟壑纵横的地形,顺山谷垒砌自然石景观,形成利用天然的地下水,打造潺潺流水湿地景观;利用视线开阔的地方处设观景平台,再结合木栈道,形成“游湖赏绿”的副线,统筹兼顾,功能复合,打造景观交通防洪、休闲绿化多位一体的水岸空间。该条副线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芝山公园生态功能的作用和科普教育的意义。
  4.7生态系统的修复
  打造生态景观公园是在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用当地树种营造出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也为当地生物提供原始生态的生存环境;另外,结合山体的地形地貌,因势利导,结合景观,做好防洪排涝工作,使得改造完的公园,用最自然的方法最快得到修复甚至发展,打造拥有生命力的公园。
  5结语
  芝山公园建设的关键是挖掘公园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恢复芝山原有的自然属性,重现原有的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处理好文脉、绿脉、蓝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紧密结合、交融。通过山地自然生态恢复,与自然景观重建,用当地材料如天然石材,乡土植物等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的城市开放性公园。芝山公园建成后,生态恢复迅速,成为漳州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是漳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获得市民的一致好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