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动物园儿童保护教育场馆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城市动物园成为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为儿童设计专门的保护教育场馆十分重要。从生态区、授课区、互动区、表演区、清洁区、家长等候区、阅读区7个方面介绍了儿童保护场馆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动物园;儿童;保护教育场馆设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备受关注,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场馆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2002年在维也纳举办的国际动物园教育者协会(IzE)会议上提出保护教育概念。2005年,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制定的《世界动物园和水族馆保护策略(2005)》中,将现代动物园的职能归纳为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
  动物园逐渐重视公众教育,面向公众开展各种保护教育活动。身处城市中的儿童,动物园成为他们认识动物,了解动物,接触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场所。
  1在动物园设立儿童保护教育场馆的必要性
  1.1户外空间压缩
  高楼林立的城市社会,户外空间逐渐压缩,儿童游乐场取代了与自然动植物接触的野外空间,都市嘈杂的声音掩盖了虫呜鸟语……动物园成为城市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
  1.2冢长知识的局限性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参观动物园通常有家长陪伴,家长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片面性,使得儿童不能正确、全面了解动物知识,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3儿童求知欲
  在动物园开展保护教育活动时,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各种项目动物,好奇、求知、渴望的眼神,深感为儿童建设属于他们的保护教育场馆十分必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这也给儿童保护教育场馆的设立和保护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希望儿童通过参观动物园能增进对自然和动物的了解,从而爱护、尊重自然,最终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参与到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中去。
  2设计定位
  自然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甚至一石一水都能成为保护教育开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动物园内原始植被、水体、山石进行修建,设计一个集自然、趣味、科学、交流为一体的生态型儿童保护教育场馆。
  3场馆构成
  3.1生态区
  设立生态区,让儿童走进自然,饲养一些对人类没有伤害的小动物增加场馆的吸引力。例如,蛙、螳螂、金龟子、独角仙、鱼、龟等,而生态区中的植物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空间。利用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保护教育活动,激发儿童同理心,引导他们的行为,做到“爱动物、爱环境”。使陪伴他们的家长也能体会返璞归真,得到心灵的感悟和启发。
  儿童天性好玩,几块石头、一个沙坑、一汪浅水……都能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生态区中造景不要太突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尽量追求自然,根据场馆大小,满足“山水树木、花鸟鱼虫”,林间虫呜,蛙声,水中鱼儿游曳,陆生、水生植物相映成趣。形成动静结合、水陆交错的生态区,水体和岸边的植被,形成自我调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水边放置置石或者建立亲水平台,满足儿童亲水需求,同时,也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如果动物园中儿童保护教育场馆空间足够,也可以分主题设计多个小场馆,如本土植物区:既节省成本,又能让儿童认识本土动植物;沙漠区:带领儿童感受沙漠环境,向他们介绍沙漠中除仙人掌外还有别的动植物,老师甚至可以带着儿童坐在沙子上讲课。
  3.2授课区
  印象中与儿童有关的场馆,如游乐园、特长培训班,都会用对比色,纯度较高的原色,大量的暖色调来装饰,显得欢快、明亮。其实最美的色彩源自自然,用绿植、花卉代替漆料,用自然界最真实的色彩装饰授课区别有一番风味,也可以直接将授课区设在生态区周围。授课区是开展保护教育活动,传递保护教育信息的主要场所,让儿童置身在自然环境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
  著名野生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建立情感联系,便于向儿童传递简单的保护教育信息,向他们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纸、浪费水,垃圾分类、不购买野生动物等行为都是在保护野生动物,在动物园中参观不投喂动物、不使用闪光灯、不拍打玻璃等文明游园的行为也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3.3互动区
  在互动区中为儿童提供手工用品,环保材料,笔、颜料等用具,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环保小纪念品;或者为动物种一棵植物,等植物长大了再拿回动物园亲自放入动物兽舍,观看动物品尝美味;或者还可以为小动物搭建一个适合动物生长生存的家。
  3.4表演区
  此表演区绝不是指动物表演区,而是精心为儿童们设计适合他们观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手偶剧或者科普剧表演。在进入授课区之前,首先表演一段有趣的节目,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减少他们进入陌生环境的紧张感,迅速融入保护教育课程或着活动环节。通过观看节目,培养儿童环保意识、善待动物的观念。
  3.5清洁区
  清洁区在儿童保护教育场馆中必不可少。每个来到此处的儿童都十分渴望与动物亲密接触,但几乎所有儿童包括家长都不知道,在接触某些项目动物之前需要用清水洗手。例如,蛙、蛇。在接触动物的过程中要保证“两指原则”,及只用食指和中指轻轻触摸动物,减少细菌对动物表皮的伤害。触摸动物后需肥皂洗手,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
  3.6家长等候区
  儿童需要家长的陪伴,一般一个儿童至少有1-2个家长陪伴。一个完整的保护教育活动至少需要30~45分钟,设立家长等候区,让家长在活动开始后,能看到自己的孩子,避免家长担心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保护教育活动内容而站在授课区内等候,干预保护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7阅读区
  在活动还没开始前,先到的儿童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到阅读区边等待边阅读,动物园为他们精心挑选保护教育的书籍。家长、儿童共同阅读的过程既增加了亲子互动,又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活动开始后,家长在等待时,也可以翻看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多媒体运用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多媒体广泛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保护教育活动中加入多媒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儿童十分欢迎的方式。多媒体视听体验延生场馆的展示内容,丰富了保护教育课程或活动的效果,科普短片的放映让儿童能更乐于接受、理解保护教育信息。
  5设备設施的环保性
  儿童保护教育场馆设计应尽量体现环保性,减少能源消耗。部分区域可以采用玻璃屋顶,既满足植物需要的光照,又使场馆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和采光效果;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冲厕所等,节约水资源;所有活动用品使用环保材质,例如再生纸。让儿童在参观场馆、参与活动中,处处可见环保,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儿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结语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综合保护和保护教育”是动物园的社会职能,为儿童设计适合他们的保护教育场馆,在儿童幼小的心中种下一颗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颗种子发芽长大。
  儿童保护教育场馆的设计无论场馆大小,应体现趣味性、科学性,让儿童时刻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营造自然生态的氛围,使儿童获得亲近自然的体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