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情境体验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情境课程就是要全面激活儿童的生命能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情境体验;语文素养;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而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怎样在情境体验中提升高年级小学阅读能力?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研究,收获颇多。
  一、模拟演练,在情境中催生表达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创造一些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去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式。
  教学《绿色千岛湖》的第3至7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们充当导游,带着大家到千岛湖上,一个岛一个岛地观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岛屿创造性地写出导游词,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精彩的导游词:
  我是猴岛的导游—僧,猴岛可是千岛湖的“花果山”,这里是我那大徒弟出家之前的极乐世界,岛上树种繁多,是众猴孙的栖居宝地,岛上的猴子精灵古怪,调皮贪吃,你给它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来者不拒。瞧—那位就是我的大徒      弟—齐天大圣,它身材魁梧,尾巴高翘,在争夺王位的时候,把另一办公猴打得落荒而逃,从此稳坐“花果山”的第一宝座。他们热情好客,和游人和睦相处,大家赶紧去和他们一起交朋友吧!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积极参与课堂,在阅读中提升,在表达中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并有所创造,发展了思维能力,激发了想象力。
  二、解说图片,在情境中浸润情感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能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鸟儿的侦察报告》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全没有问题,难的是怎样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对鸟类生存环境产生真切的担忧,我插入了几张图片,复习了几句古诗:
  师:请看多媒体,让我们穿越时空,重温那鸟语花香的灵秀时光吧!
  图片1解说:看,这群可爱的精灵,每天早早起床,为我们唱响美好一天的第一个音符,读——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图片2解说:看,它们热闹了整个春天,温暖了多少人的目光,读——
  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师:由于环境的破坏,这一幅幅绝美的景致正慢慢变得模 糊,看,谁来读——
  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悲伤、愤怒、痛惜
  师:作者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这两个自然段。
  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借助图画补充情感空白,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习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在情境中启发联想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間,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
  教学诗歌《微笑》第4、5小节时,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场景,把每一句凝练的诗句还原出一幅幅具体的生活故事。
  师:诗是高度凝练的文学,这两个小节的每一句诗中都隐藏着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你能把它们讲出来吗?
  (有了它,家庭充满温馨)
  生:有一次,爸爸妈妈吵架了,好几天都不言不语,家长的气氛十分沉闷,那天下午,爸爸下班回来了,妈妈微笑地问候了一声:“你回来了!”他们终于重归于好了。
  (有了它,生意兴隆荣耀)
  生: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卖菜的阿姨每次都满脸笑容地 问:“来买菜呀!今天吃什么菜呀?”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了。
  (它使陌生者不再陌生)
  ……
  师:把这一个个微笑的生活故事带到诗中,去体会微笑的作用吧!
  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真切体验,在情境中理解感受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位钓鱼爱好者,在钓翻车鱼的时候里,你用了两个多小时,很容易地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你的心情会怎样?
  教学第11自然段时,先让学生找出把鱼放进水里的动作的词语,学生找出了“闭上、吸、睁开、弯下、摘下来、捧起、放入”,我让学生站起来,大家一起做做这几个动作:闭上(眼睛)、吸(气)、睁开(眼睛)、弯下(腰)、摘下(鱼钩)、捧起(书)、放入(书)。
  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得出了原因:因为詹姆斯是一位钓鱼爱好者,他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才钓到了这条鱼,是一条他从来都不可能钓到的大鱼,并且是条大鲈鱼,关键还在于当时除了自己与父亲,没有一个人知道。
  师: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鱼放回水里,对你来说实在太难了,请我们走进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其中的无奈与悲哀吧!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像教学拓展阅读课文《诺言》,还有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比如《一枚金币》《西门豹治邺》等。
  总之,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情境的熏陶作用下,凭借感情的纽带作用,情感与生命的冲动、感受、体验、人格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的内心获得极大的喜悦。情境课程就是要全面激活儿童的生命能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情境教学的作用,也是它独特的优势所在。
  作者简介:刘月红,女,1975年生,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