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力图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的侧重点由被动地“教”转向主动地“学”。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半堂课示范,半堂课模仿”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自主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生命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命科学;实验;情境;问题;探究
生命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基础课程。而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与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以贯彻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宗旨,理应成为广大高中生命科学教师当前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做些简要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教学改革如何推进,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来。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基于此,作为高中生命科学教师,我们不妨在实验教学之初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来恰当创设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为接下来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时,我先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的萝卜条,让学生摸一摸,并在形态上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待学生感受了萝卜条的手感和外形差异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在清水里浸泡后的萝卜条和在盐水中浸泡后的萝卜条有什么区别?”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此,通过在实验教学之初恰当创设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为接下来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诱导,提出假设,发展思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尤其是对于学习思维活跃的高中生而言,问题则是促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当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并以此来推动接下来的实验探究。这样,通过给予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我先是向学生提问道:“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为什么会注明这种洗衣粉的适用温度范围呢?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为什么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样呢?胃液和小肠液的PH差别这么大,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会发挥消化作用吗?”待学生对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带领学生一同回忆了有关蛋白质结构和性质的知识,并总结道:“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和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之后,我再次向学生问道:“你认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温度!”“PH!”……如此一来,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
三、合作探究,付诸实践,提升素养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往往只是让学生利用结论去验证现象,这便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而且更无从谈起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培养。对此,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将自己的假设与猜想付诸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在进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了鉴定食物中常见营养物质所需要的试剂及其检测方法。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遵循对照思想来共同拟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具来对已知成分进行鉴定。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以便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扫清障碍。与此同时,我要求各小组在做完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起到激其志、动其心、促其思的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既是促进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以生为本”素质教育方向转轨的有效策略,又是提升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革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薛玮珏.基于主题单元的高中生命科学探究实验教学设计初探[J].生物学教学,2015,40(03):50-52.
[2]刘骏.高中生命科學实验有效拓展与改进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8):4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