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命科学的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命科学领域的的教学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们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教材基本内涵,站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角度制定计划,统筹备课,根据学科的特点,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生命科学;探究活动;学生
小学科学课中的生命科学内容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实体,到树林田野、湖泊山川,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生命科学相关单元的探究活动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珍爱生命。融“知识方法态度”于一体,力求在灵活与开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生命体的基本特征,获得在学习上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一、生活中学会观察,感受生命的存在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虫、鱼、鸟、兽等都是有生命的。科学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有机会融入大自然,接触到各种各样鲜活的生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生命的无处不在,感受生命的可爱。我在教学三年级《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课时,就牢牢抓住了这个生命教育的良好时机。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课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狗是谁生下来的吗?小鸡又是怎么来的?校园里的小草、植物又是从哪来的呢?”学生回答后,我说:“同学们,植物跟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它的一生也要经历出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最后归纳出共同之处:种子里面都有胚根胚芽,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课后让学生种植一种植物,时时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
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公园,亲近自然,从动物到植物,让他们知道不仅公园里的动物是生命,草、木、鱼、虫也都是生命。
这样,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还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如此可爱。
二、以生命科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观正确引领教学。
课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再现,是对学习者未来的勾勒,是教育活动中最富有价值意义的方面之一,然而对于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教”,但很少关注“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教”(即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这是课程意识的缺失。一定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文化视野下的课程应以此为内核,再从课程的价值认识来看,生命科学的内容比起其他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人文教育价值。我们都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而设计教学,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如:如在养蚕的过程中,学生刚开始时兴致非常高,对蚕照料很细心,可是时间一长还是失去了耐心,很少去处理养蚕的盒子中的杂物了,有的干脆弃之不顾了,有的将蚕丢给了家长养殖。如何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如何让学生认识人和其他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且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这就要从课程层面出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正确理解教育价值,认同教育观念,教师才愿意为实现价值而做出对教学的改革,就能解决“教什么”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三、发展学生持续做细微观察、记录和推测的品质。
生命世界的精彩在于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很多时候是稍逊即逝的世界。因而,需要做持续的观察、需要做及時的记录、需要做一定的推测。这些能力和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殖”教学中,可以截取一些法国摄影师雅克?贝汉拍摄的电影《微观世界》镜头,强调这是他花了长达20年的时间用他的镜头语言,记录了生命世界的真实故事;在课的结束时,可以呈现法布尔《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繁殖的一段美妙绝伦的文字,强调这段文字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蟋蟀出世记”。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花了长达10年的时间,用美妙的文学表达了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了传世之作《昆虫记》。这两个环节的处理,可以渗透一种人们持续对事物进行细微观察的科学精神,渗透一种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记录和表达过程的方法、渗透一种教育蕴含在细节中的理念。在《动物的卵》教学中,学生要研究卵的各部分在繁殖过程中承担怎样的作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做出充分推测,然后观看视频,寻找真正的答案,让学生与自己的推测做比较,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地方你找到了答案,哪些还没有找到”。这种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推测能力和证据意识的教学,正是生命世界领域要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表现。
总之,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我们应积极促进学生完善学习方式,完善教学方式。生命科学的教学,应转变学生变单一的接收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宽松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分析,又善于合作、分享。我们还应借助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营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观察、实验、总结和推理等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生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