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高中语文课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其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高中语文教学 应对办法
  【课题】该文是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18]GHB3799《新课程理念下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56-02
  近几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用好课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几年的上课实践中,笔者发现课件应用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课件制作力求面面俱到,教学失去了中心。
  笔者去观摩听课时,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一节课内容有几十张幻灯片,老师在台上忙着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忙着看图片,文字的阅读品味则被置之一旁。这就偏离了语文课的中心,对教学无益。
  2.课件背景图片繁杂。
  不管跟课文有没有关系,各种图片堆积在一起,课件变成了美图展示。如上陆蠡的《囚绿记》时,有位老师直接拍了好多常春藤的照片,放在课件里一一展示。结果课文没有读懂多少,一节课大半时间都消耗在学生欣赏品评老师的摄影作品中,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设置的动画背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好多语文课件每一张幻灯片上挖空心思加入一些動画效果,如蝴蝶飞飞、树枝摇动、马踏飞燕等,不一而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语文课的初衷,让语文课变成了技术展示课——课件中加入有趣的动画设置,目的本来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4.课件图片内容过于直白,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诗歌教学中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学生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词句中所蕴含的意味,老师的课件就直接打出秋风落叶、北雁南飞、秋菊满地、雨打梧桐的图片,完全定格了学生对全词秋景的认知,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所有人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这几幅画面上,没有了自己的情景再创造,也就失去了个性化的解读。诗歌教学中最应重视的想象力被扼杀,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害的。
  5.音乐的选用不适合所涉及的课文,反而游离了课文本意。
  如在讲戴望舒的《雨巷》时 ,有位老师选用的音乐背景是《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这首歌曲与诗歌本身忧伤朦胧的意境格格不入,所讲内容与歌曲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相容性。当然,使用后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件的运用应该慎之又慎,要按照语文课的实际内容来安排,具体办法如下:
  1.课时教学目标要清晰,一节课的容量不要太大。
  课件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一课时有2、3个目标即可,幻灯片控制在14张左右,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文本的阅读品味上。明白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体。
  2.诗歌部分不赞成使用过多的图片,而要用简练的语言勾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想象,理解诗歌意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体验。
  如学习《涉江采芙蓉》时,课件并不选用现成的男子或女子采花图,而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主人公是男是女。并在反复的诵读中,来揣摩欢乐节日中,主人公所感到的那种孤独、那种寂寞。背景可以选用描述古代节日的图片,以加深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3.散文类部分,应根据内容需要来添加相关的图片。
  比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要了解作者笔下那清、静、悲凉的北国之秋,可以展示特定时代下富有北平特色的画面,如破败的四合院,落蕊的槐树,北方的果树,都市闲人,用这种直观的图画结合文字阅读,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4.小说中课件的选用,要适合文本本身。
  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教学难点,学生也容易混淆,有老师把红楼人物关系图作为动画背景,逐步展示,并在图上标出人物姓名,学生一看,对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阅读课文也就很省力了。
  5.借助图画来诠释文言文中难懂的语句。
  文言文中比较难懂的语句,可以借助图画来诠释,也可以加入有趣的动画,学生的兴趣被调动,那些难懂的语句就变得容易理解。
  6.音乐背景要适合课文本身,无益于教学内容的坚决不用。 如讲授曹操的《短歌行》时,选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吟咏的诗句加上当时的宴会场景,很直观、很形象地展示了英雄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总的来说,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一定要合理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灵活应用,尽量使之发挥出技术优势,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因军.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