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较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广,变化多,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以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做法是:一、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二、通过统一单位“1”找出解题方法;三、借助线段图找出解题方法;四、通过逆推找出解题方法;五、通过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关键词】确定对应 统一单位“1” 借助线段图 逆推 假设推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44-02
  分数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给教学带来相当的难度。对于如何教好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成为众多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广,变化多。在教学中,我们应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以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众所周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分数应用题中都有一个数量和一个分率互相对应。因此,正确地确定对应量和对应分率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例如:修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总长的 ,第二天修了总长的 ,还剩780米没有修,这段路有多少米?
  把这段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要求这段路共有多少米,就要求出剩下的780米的对应分率。根据已知条件,第一、二天修了总长的( + ),还剩下780米的对应分率是(1- - ),求这段路共有多少米,就是求单位“1”。
  于是列式为:780÷(1- - )=1560(米)
  二、通过统一单位“1”找出解题方法
  在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不统一常常是制约解题思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为此,统一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环节,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两种统一单位“1”的方法。
  (一)从不变量入手统一单位“1”。 就是从题目数量关系的变化中找出一个不变量,设这个不变量为单位“1”,再统一单位“1”的思考方法。
  例如:胜利公园里原来柳树是树木总数的 ,今年又栽了50棵柳树,这样柳树就占全部树木的 ,胜利公园里原来有多少棵树木?
  因为柳树增加,树木总数也随之增加。题中出现了两个分率, 是以原来的树木总数为单位“1”, 是以现在的树木总数为单位“1”,这给计算带来很多不便,需要统一单位“1”。统一单位“1”的一个窍门就是抓“不变量”为单位“1”。本题中其它树的总数没有变,可以以其它树的棵数为单位“1”。根据原来“柳树是树木总数的 ”,可知柳树占其它树的 ;同样可得,柳树增加后,根据柳树的棵数占全部树木的 ,可知柳树占其它树的 ,所以其它树有:50÷( - )=300(棵)
  胜利公园里原来共有树木:300÷(1- )=500(棵)
  (二)抓联系量统一单位“1”。 题目中涉及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量,其中有一个量跟其他每个量都有联系,称为联系量。解题时,可抓住联系量,以联系量为单位“1”转化关系句式。
  例如:学校女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 ,后来又调来3名女教师,这时女教师人数是男教师人数的2倍。现在全校共有教师多少人?
  题目的三个量中,男教师人数前后不变,以男教师人数为单位“ 1”,将“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转化成“女教师人数占男教师人数的5÷(8-5)= ”。由“原来女教师人数占男教师人数的 ,调来3名女教师后,女教师占男教师人数的 2倍”,求得男教师人数有3÷(2- )=9(人),即现在全校共有教师9×(1+2)=27(人)。
  三、借助线段图找出解题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而且社会经历又少,给理解题意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能教会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然后通过线段图的直观演示,往往能更快地找出解题线索,甚至有的题还可找到简捷的解法。
  例如:“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活动。一种彩电,如果降低售价的 ,则还可盈利(攒钱)240元,如果打“八折”,则亏本120元。这种彩电原来售价多少元?
  这道应用题比较复杂,学生很难找准对应量和对应分率。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后,我引导学生这样画图:以进货价作单位“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进货价,再画一条线段表示现价,再在表示现价的线段上分别表示出降价 (即打九折)和打八折的两个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标上盈利的240元和亏本的120元。通过两条线段的对比,学生不难发现九折与八折的相差率正好对应(240+120),从而列出式子解答:(240+120)÷(1- -80%)=3600(元)
  四、通过逆推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照往常的解题思路去分析,很难找到突破口。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推,便容易打開思路的闸门,顺利解题。
  例如:有一个油桶里的油,第一次倒出 后加入30千克,第二次倒出这时油的 多15千克,这时桶里剩下油85千克,问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这题要从最后条件出发思考:85+15=100(千克),是第一次倒出后再加入30千克油的 ,故这时桶里有油100÷ =120(千克),再从第一个条件思考,120-30=90(千克),即为原存油的 ,因此,原来桶里有油90÷ =210(千克)。综合算式:
  〔(85+15)÷(1- )-30〕÷(1- )=210(千克)
  五、通过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直接去思考,就难以找到解题方法,但在解题时能先假设一个条件,然后按照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推算,所得的结果则发生与题目条件不同的矛盾,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多5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少3页,还剩下68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假如小华第一天看的恰好是全书的 ,这样第一、二天看后剩下的68页中就要增加5页;假设第二天看的恰好是总页数的 ,这样第一、二天看后剩下的68页中又要减少3页,于是条件变为“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68-3+5)页没有看。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那么(68-3+5)书的对应分率就是(1- - )。于是列式为:(68-3+5)÷(1- - )=100(页)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还有很多类型,就以上所谈到的这几种,其实它们的解法不是绝对孤立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灵活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善于让学生总结,不断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总之,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确实有一定难度, 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明确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和要领,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淑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6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