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课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丰富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与价值是不能通过分数来进行衡量的。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我们一定要明确音乐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改变过去音乐课的附庸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化”特点非常突出,很多老师将音乐教学视作一门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调剂性课程,这种观点与习惯,使音乐课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教学思想的片面性很难与现代教育方针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纠正和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初中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审美素质,突出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与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当前国家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必须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将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开展教学实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美的因素存在,而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如何有效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增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需要,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充分遵循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将音乐教学的功能有效发挥出来,通过音乐艺术来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发挥音乐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但是,这些还需要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汇中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这些极大地增加了这首歌曲的以素色彩,使这首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动静结合,伴随动感的逐渐加强,高潮后力度逐渐从弱到最弱进行发展。通过动画剪辑片段配以这首音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孩子们的情感也为之所动,在身临其境中,自由的发挥想象,来体味我国壮美的山河。再加上老师生动逼真的教学语言和漂亮洒脱的教学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力的钢琴伴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他们获得良好的音乐熏陶与感染,准确地捕捉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音乐中。那起伏的歌声,不仅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青少年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审美素质。
  2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2.1 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2 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2.3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2.4 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3 重视问题的设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4 音乐课堂应重视音乐欣赏
  我们知道,音乐教学的宗旨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人们常说,同样是一首歌曲,为什么有的人唱出来有强有弱、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人唱出来却枯燥无味甚至还跑调呢?这就是音乐感的具体表露。因此,音乐感觉的好与差就直接关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至创造表现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宗旨也就自然而然地要对学生进行感受能力的培养了,继而发展到对音乐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几乎是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的共识,即音乐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乐感。
  培养学生乐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要多聆听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实际上,多听之后,对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会在无形之中获得了,它的获得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也即是说,在聆听中自然会得到音乐诸因素的感知能力。所以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方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纵观中外音乐教学体系,仅仅两个词的差异,即“知识”与“能力”。我国的音乐教学(也包括其他学科)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就带来了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注入式的陈旧的格局,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地影响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所以改革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顾福艳,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09).
  [2] 郑群,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评价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7,(12).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公主屯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