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融合度的探索与研究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融合度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与效用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而灵活的基础、提供间接而活性的思维、填补隐形而实用的方法、掌控直接而可行的手段。本文以基础物理和数学类课程为例,探索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后续课程之间衔接的形式与方法,研究融合度问题。
  关键词:基础 思维 方法 手段 直观效应 先导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a)-0218-02
  “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产出除了“才”的维度,还有“人”的维度:育“才”要提高效率,鼓励差异;育“人”要重在素养,恪守底线。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对本科生的教育是全面且长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必须且先导的、专业课程是后续且直观的,直观效应的背后需要间接的基础与支撑,所以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需要变革与创新!本文目的是探索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度。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与效用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而灵活的基础、提供间接而活性的思维、填补隐形而实用的方法、掌控直接而可行的手段。本文以基础物理和数学类课程为例,探索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后续课程之间衔接的形式与方法,研究融合度问题。
  1 本科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
  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传授有用的知识且培养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学生应该逐步具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学生的好奇心是驱动力,推动他们去探寻;依靠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使得探寻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批判性思维能够挑战已有知识,永远寻找新的、更好的答案。这是培养目标的底线,所以对本科生的教育是全面且长期而艰巨的,需要探索和研究。
  教育点亮心灵,照耀未来。目前高校的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一直没有较全面的研究和权威的论断,有的是大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及不同比率的排布。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从公共基础课程开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探索研究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是一个方向。
  2 公共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2.1 衔接关系
  大学基础课程是在高中已有知识储备时进行拓宽,高中知识基本掌握一些特例,所以大学数学物理类课程是帮着学生寻找“…当…”之前的面目,丰富大家的知識境界和意境。
  大学数学物理类基础课程还必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他们足够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2 融合度问题
  数学物理类基础性先导课程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程有较大的融合度。不同的专业是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在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外需要有所侧重。如共管文科类与理工类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就不一样,前者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或许只到函数的微分与积分,后者需要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理工类里面不同专业对数学物理基础的要求又不一样:通信工程类需要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及电桥;机械工程需要刚体力学;材料工程需要流体力学和弹性模量等等。
  3 “当·活·动”思维的培养
  3.1 “当”思维
  世界的合理存在已有时日且会一直延续,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在不断地接近世界的本原,我们的教育是成熟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一些特殊条件下的情形,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帮他们找到“当”之前的面目,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引领他们的思维。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课程应当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3.2 “活”思维
  世界总是丰富多彩的,任何学科和课程一定不是某一方面问题的全部而是某一个侧面,所以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学习和接受某一个领域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灵活思维:能够灵活地想到不同的侧面,也能灵活地理解和接受不同侧面的另一番天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课程不能推卸此项重责!
  3.3 “动”思维
  世界总是发展的,所以我们需要动态地认识、理解、接受和发展。同一个问题的瞬间照片和过程视频肯定是不一样的,书本上的曲线图形总是静止地,我们需要让它动起来,丰富我们的感知,激发我们的情操,撩拨我们的思绪。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课程需要补上这一浓妆墨彩!
  4 实验实践教学
  实验实践教学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能缺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知识的认可接受度,检验知识的掌握度,扩展知识的灵活度,引领知识的创新度!同样的一个目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法和手段,不同的途径有不同的精度和效果。对于同一个事情可以不断地提高精确度促使学生不断地刻苦钻研,督促学生不断地高效率成长。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的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刻不容缓地需要开拓新方向!
  5 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需要新理念、新担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为我们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出了新难题,这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在洪洪潮流中不进则退,我们需要遵循认知规律,将教育影响深远的问题运筹帷幄,从细干起!
  参考文献
  [1] 赵长青,刘晓红,陆雪平.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2.
  [2] 赵长青,张敏,王飞武.大学物理实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评估标准[Z].
  [4] 赵长青.浅谈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学科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8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