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作文”命题的思考和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新背景、大格局的“新作文”的基本样式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形成品格,建构与运用语言,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命题的基本特点为: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命题趋势为:引导学生抒发个性独特体验,提升思维,关注时代。
关键词:“新作文”命题分析
回顾2018年江苏省各市中考作文题和高考作文全国卷不难发现,基于新背景、大格局的“新作文”已呈现出明显的态势,需要与时俱进地跟进与研究。
一、“新作文”命题的样式与特点
(一)“新作文”命题的基本样式
“新作文”命题的基本样式不再单纯指向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通过命题样式的变化,指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1.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思考人生和形成品格。
这种命题方式是先提供新情境,再以“以……为题”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思考人生。2018年江苏省各市中考作文题中,以“新情境”+“以……为题”来命题的有6个,占46.2%。如: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請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
好,是壮丽的河山,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口,崎岖的征途……
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苏州市中考作文这些新情境的设置不仅直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浸润学生的心灵。
2.引导学生选择情境,建构与运用语言。
这类命题是先提供作文情境,然后以半命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选择中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2018年江苏省各市中考作文题中以“新情境”+“半命题”命题的有2个,占15.4%。如: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8年南京市中考作文
语言真奇妙!细加品味你会发现,即便是生活中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让你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补全文题,写一篇文章。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
备选词语:深意、味道、智慧、艺术、委婉、大胆、暖心、扎心、离谱、冒昧
——2018年淮安市中考作文这类命题的情境指向学生真实可触的实际生活,如“2018”,就是学生现在所处的时代;“那句话”,指向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在备选词语中选择”,则让情境服从于“我的选择”,进而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情境搭建了生活与语文的桥梁,让语文自然走进生活。
3.直接命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这类命题不提供作文情境,直接呈现简洁而富有内涵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2018年江苏省各市中考作文题中直接用“以……为题”方式命题的有5个,占38.5%。如,扬州市中考作文题“我心雀跃”,泰州市中考作文题“拼在一起”,镇江市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宿迁市中考作文题“一不留意”,徐州市中考作文题“这让我难以拒绝”等。
这些作文题目一是通过形容词和动词,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如,“雀跃”“回头”“拼”等,引导学生在表达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二是通过否定词或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如“没有”“一不”“拒绝”等,引导学生注重简洁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凡的写作,发展与提升逻辑思维。
(二)“新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
1.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七颗钻石》中的小姑娘一次次让水是善,《明天不封阳台》中的“我”为了鸽子不封阳台是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善,人对自然万物的呵护是善……仁爱的心地、美好的品行涵养化育了我们的心性,似雨露滋润了我们的青春年华。请以“善,润了华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这则作文题的导语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同角度阐释了“善”的内涵,从课文中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向上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惑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常州市中考作文这则作文题的导语将青少年学生包含在叙述的主体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和同龄人的生活,对人生经历的各种云翳用一种向上的心态面对,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养。
2.注重小视域引发大启示。
作文题常常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如,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题“那句话,说得有点”,从生活中一句寻常的话启发学生思考;淮安市中考作文题“我在书中找亲属”从日常人际关系入手;镇江市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引导学生关注成长过程中某一重大的瞬间;宿迁市中考作文题“一不留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一,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作文题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具体形象的理解,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如,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含笑奔跑的少年”,“含笑”是直观的神情,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奔跑”是运动的姿态,更是一种奋进拼搏的人生状态。学生可以运用联想,丰富自己的认识和体验。镇江市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回头”,如果只是理解为人物的一种行为动作,而没有联想到这一行为背后的引申意义,那么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有待于提升。
其二,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作文命题会引导学生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如,对于盐城市中考作文题“走过,才明白”,我们可以写领略风光后的感受,或写世间万象的启示,也可以写自己人生经历后的顿悟。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感受、启示、顿悟必须是在经历之后,因此,要着重写出自己内心变化的过程,写出这个过程对自己的影响,写出蓦然回首时的获得感。无锡市中考作文题“舍得的智慧”,更含有“塞翁失马”的辩证哲学原理。学生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体悟自己的人生历程,再通过辨识、分析、提炼,表达自己的观点,升华自己的认知。徐州市中考作文题“这让我难以拒绝”,“难以拒绝”暗含着自己有过拒绝的冲动或尝试,但是最终结果是没有拒绝。有思考、有转折、有结果,一波三折,方显逻辑与条理。
其三,命题的对象指向于自我,注重“我”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题的对象,大多指向于自我,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题目中直接点明“我”。如,“我在书中找亲属”,强调“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我心雀跃”,突出我的情感存在和体会;“那一刻,我没有回头”,展现自己站在事件中心时的抉择;“这让我难以拒绝”,显示自己面对诱惑或面临选择时的态度。这类题目所设的问题或情境,直接指向学生本人,体察个体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二是题目中未点明,而是在引导语中指向“我”。如,“那句话,说得有点”,“说话的语境、方式不同,表达的意思、效果也不同,听者的心理感受也会不同”。因此,命题强调“那句话”对“我”产生的心理影响,重点在“我”的感受;“舍得的智慧”,引导语中指出“请结合你的读书体验和生活经验”,也明确指向于学生个体。三是题目和引导语中均未点明“我”,而是通过写作选择指向“我”。如,“在2018”,要求学生先“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中虽未指明“我”,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定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人生的体验进行选择,从而巧妙地将“我”暗含在题目之中。
二、“新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展望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語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这些核心素养又会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结合2018年江苏省各市中考作文及高考全国卷作文,中考作文的命题多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的任务为主要内容,作文命题呈现以下的趋势。
(一)以具体、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抒发个体的独特体验
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重要载体,创设具体、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也将是中考作文的命题的趋势。这些情境,既可以让学生更快进入写作状态,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启发学生新颖的立意。
1.创设个人体验情境。
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家等。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8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这则作文命题引导语让学生走进书籍,从“文学、思想、艺术家”等角度搜集素材,提示学生“找亲属”就是“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无疑创设了个人体验的情境。
2.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真实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要在具体生活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在2018”,首先要求学生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学生不但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名著人物,还要联系当前时代的生活,通过联想和想象完成作文。这道作文题,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在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着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和趋势。
(二)以典型、多样、开放的任务,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人说,考场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自由之中也有着限制。传统的作文命题,为了便于批阅、防止套作,限制条件很多,学生选择性小。同时,一些作文命题的文学化倾向也比较严重。
从命题的趋势看,在一定的限制下,设计典型、多样、开放的任务,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将成为主流。如,苏州市中考作文题“什么是个好”,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在2018”。这些作文命题都设计了典型、多样、开放的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生活经历,选择写作的方向,确定作文的立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作文命题只提供相应的任务,而不限定学生的观点,自选角度,自由立意,留给了学生更多思维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三)以具有时代性的材料,引导学生对当代问题进行思考
“文章合为时而著”,当前作文命题同样体现了时代性。作文命题材料中,常见将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当代问题进行思考的范例。如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在2018”,巧妙地将读写进行结合,使“作品中的人物”“穿越”到学生生活的时代,引导学生对当代问题进行思考。
从2018年高考全国卷看,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与国家命运也成了一种方向和趋势。全国卷Ⅲ的作文命题,从过去、当下和未来三个角度,关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当前时代的重大理念与决策,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回响和时代的旋律。全国卷Ⅰ的作文命题,不仅关注时代的重大事件,而且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对个体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总之,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教育也将在变革中迎来新的发展。2018年江苏省各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和高考全国卷的作文命题,为今后中考作文的命题提供了方向。我们可以在命题的变化中找准方向,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进教与学。
(孙刚,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副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