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技校语文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特殊性。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而且是人文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但在现实生活中,技校学生往往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一现象,为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性、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及教学思想体现人文性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 键 词] 技工教育;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80-02
当前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特殊性,技术专业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然而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选择技工教育是出于文化课学习较差,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没有信心,不少学生还有一定的厌学情绪,尤其是在公共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技校语文和其他文化课一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个问题,而事实上语文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课教学中常见的现状为学生上公共课对教师所授内容不感兴趣,课堂效率不高。为改变这种尴尬现象,教师采取提问等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但被问学生多数无法有效回答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和家长认为上技校只要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将来顺利就业即可,不少人轻视语文课的学习甚至觉得学校根本没必要开设语文课,希望将语文课时间安排去强化实操训练。面对这种现象,显然技校语文教学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技校生必须得到语文人文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和美学教育的熏陶。如果不重视语文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更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学生追求实用性的要求,有意识地针对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上体现实用性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类学科,面对技校学生的就业需要,教学内容应重点考虑学生怎样适应就业后的需要,这也是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就业和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技校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因此语言表达教学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技校生的学习目的是为获得一技之长,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思想。因此我们应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原则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改,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面对部分技校生朗读课文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日常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在运用范读、自读、领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式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既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可谓一举两得。
(二)技校语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当前技校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水平不容乐观,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整、准确地写一张请假条,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会写申请书、计划和总结等,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技校语文应加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校生课堂学习的新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讲学习的静态模式,采取互动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主动领悟道理,学得知识。如讲解凭证性条据请假条、借条、欠条、收条时,在讲解清楚基础知识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一组扮演学校财务,一组扮演食堂管理员,一组扮演交餐费的学生。就学生向学校财务交纳餐费,学校付给食堂管理员一事进行不同条据的写作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条据使用的场合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学生行文时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学生将会感知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并积极参与,外加教师科学引领,及时点拨,教学效果有望显著提高。
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色于一体,它展现形式和教学效果包含的信息量丰富生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应与时俱进,由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种感官刺激的现代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些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教学内容。
再者,编演课本剧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良好形式。语文教学针对不同的体裁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技校语文中的小说和戏剧单元可以指导学生以编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剧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教师应调动学生展现自我的欲望,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表演,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选哪一篇?怎样编?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否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课本剧结束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编演的剧本及剧中人物进行自评、互评,通过认真总结,促进交流,深刻领会文章蕴含的道理与所弘扬的精神作用。编演课本剧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在实际教学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赏析评价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较强的训练。但也需注意把握好原则,并非所有的文章和体裁都适合編演课本剧,课本剧的选材在精、在典型不在宽泛。 三、语文教学应体现人文性,重视文学教育功能
技工教育是以职前教育为主的教育,技校是培养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因此,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这一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选择针对性课题,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由于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技校学生身上存在一些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力差、纪律散漫、意志薄弱等缺陷,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注重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体验和习得文章所论述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领略人文精神。例如在讲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文时,作者苏力送给北大法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两句临别赠言,通过“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要安分守己”这两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与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就业与选择工作时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早做准备。让学生讨论社会和学校在哪些方面不一样,大胆发言热烈争论,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认识。教师适时作出总结:作者的两句大实话,或许打破了你对社会的幻想,惊扰了你不切实际的未来之梦。但是,当你真正参悟了作者的两句大实话,你就会发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拥有一技之长,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技术工人的综合素质的需要,才能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語文是技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而注重语文教学实用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注重语文教学思想的人文性,营造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姚爱民.浅谈职校语文课与专业课的有机渗透[J].南方论刊,2006.
[2]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J].教育与职业,2009(5).
[3]尹雄娟.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中技语文教学改革[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
2013.
编辑 李 静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echnical Schools
WANG Bao-li
Abstract:As a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in technical school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Chinese is not only a tool discipline, but also a humanities subject, not only teach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feelings. However, in real life, students and parents of technical schools often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skills, overlook cultural foundation, and have no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humanistic nature of teaching idea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technical education;Chinese teaching;re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