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代鸿儒官员刘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敞(1019—1068),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樟树市)人,宋仁宗、英宗、神宗朝大臣,著名史学家、经学家和散文家,历任太子中允、吏部南曹、考功员外郎、右正言、知制诰、扬州知州、郓州知州、永兴军路安抚使、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御史台等职。刘敞博学多识,腹藏万卷,凛然正气立朝堂,执政爱民兴四方,展现出一代鸿儒“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别样风采。
  一、书通二酉,学富五车冠群儒
  刘敞出身于一个儒学传世的官宦之家,祖父刘式世称“南唐进士第一人”,父亲刘立之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刘敞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与弟弟刘攽同榜高中进士,后来,儿子刘奉世也考取了进士。刘敞的弟弟刘攽曾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后人称这对兄弟为“北宋二刘”,与弟弟刘攽、儿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传世,世称“墨庄三刘”。虽谓之“二刘”“三刘”,都绝对是超级一流。
  刘敞在经学方面的成就为时人所瞩目。他对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了然于胸,对春秋学的研究自出机杼,新意迭出,为方家学人所称誉。著作主要有《春秋权衡》《春秋传》《七经小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公是集》等。
  刘敞在史学方面的造诣颇为深湛。在金石学方面,他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河,曾收集先秦青铜器几十件,使人摹其铭文,绘其图像,刻之于石,名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对我国金石学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据《宋史·刘敞列传》:“(刘敞)尝得先秦彝鼎数十,铭识奇奥,皆案而读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孙以此蒸尝我。’”
  可见他对史学的情有独钟和对先秦古文物的如痴如醉。
  刘敞的文章自然质朴,跌宕起伏,又不落窠臼,别具慧眼,每每有惊世骇俗之论,成为世人口耳相传的名篇。例如,在《送杨郁林序》中,他这样写道:“前世之所以能治也,为官择人;后世之所以不治也,为人择官。”可谓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又平白如水。他又才思敏捷,每每一笔在手,倚马可待,“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其体”[1]。
  故而,在当时的文坛上,刘敞颇负盛名,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等风云人物都对他服膺之至。欧阳修才高八斗,少年成名,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又比刘敞年长12岁,其时正在修撰《新五代史》和《新唐书》,遇到疑难常与他切磋,或向他请教。据《宋史·刘敞列传》:“欧阳修每于书有疑,折简来问,对其使挥笔,答之不停手,修服其博。”
  某日,刘敞正与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欧阳修找上门来。刘敞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抬抬手不耐烦地说:“稍等一会儿,待我拿下这一局。”欧阳修刚转过身走出两步,刘敞又高声嚷嚷道:“回来回来,现在就告诉你。”欧阳修便折返回来。两人交谈一阵,欧阳修的问题得到解决,满意地告辞而去。刘敞瞟一眼欧阳修渐行渐远的背影,调侃说:“好你个欧九(欧阳修兄弟排行第九),自己不读书,就知道一天到晚问问问。”说着说着,自己也禁不住爽朗地笑起来。
  至和二年(1055年)八月,刘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使者做向导随行。為了显示契丹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契丹使者带着他出古北口,在山泽荒原间绕来绕去,到达柳河时已走了1000多里冤枉路。刘敞熟知地理,对山川道路了如指掌,对契丹使者的这套鬼把戏洞若观火,就质问对方:“自松亭趋柳河甚直而近,不数日可至中京,何不道彼而道此?”[1]契丹使者又惊又愧,只得如实相告。当时,契丹顺州山中有一种怪兽,形大声巨,其状像马,极其凶恶,能猎食虎豹,契丹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就向刘敞打听。刘敞不假思索,随口回答说:“这种兽叫作駮,在古书《山海经》 《管子》中都有记载。”他还绘声绘色地向契丹人描述了駮的形象、习性和叫声,说着说着,忘情地朗诵起了《山海经·西山经》:“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爪牙,音如鼓音,其名曰駮。”契丹人闻之,个个竖起了大拇指,佩服得五体投地。
  欧阳修在《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中,对刘敞的博学多才做出了如是评价:“……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屠、老庄之说,无所不通。”
  二、肃立朝堂,刚正不阿人敬畏
  庆历六年(1046年),刘敞进士及第,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今河南汝阳县)。皇祐三年(1051年)二月,奉召还朝,先后任太子中允、吏部南曹、考功员外郎、代理三司度支判官、右正言、知制诰等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刘敞都一身浩然正气,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屡屡犯颜直谏,忤怒权贵,满朝文武,莫不敬畏。
  皇祐三年(1051)九月,宰相夏竦病逝,仁宗不经朝廷百官集议,赐夏竦谥号“文正”。刘敞三次上疏,其言甚为切直:“谥者,有司之事也,且竦行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2]认为夏竦虽才智超群,但其为人一贯奸邪阴险,善弄权术,贪得无厌,一生的言行与“文正”二字根本不沾边儿。再说,赐予谥号须首先经过百官讨论,皇上不经百官集议,直接赐谥,有违祖制。仁宗准奏,将夏竦的谥号改为“文庄”。
  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八日,仁宗最为宠爱的张贵妃逝世。仁宗痛失爱妃,悲痛欲绝,降诏追谥张贵妃为温成皇后。一帮佞臣知道仁宗素来对张贵妃宠爱有加,遂上疏奏请将张贵妃的逝世日定为国忌日。刘敞反感透了这帮拍马逢迎之徒,义正词严,上书切谏,仁宗只好作罢。
  宦官石全彬负责经营温成皇后坟墓,受到仁宗嘉许,被擢升为宫苑使并代理观察使。石全彬贪心不足,深以“代理”二字为憾,遂在疏通关节上下足了功夫。三天以后,仁宗同意去掉“代理”,任命石全彬为观察使,命时任知制诰的刘敞起草任命诏书。刘敞也没含糊,索性跟仁宗玩起了罢工:封还任命,拒绝草拟任命诏书。由于刘敞的这一举动,石全彬的观察使梦断垂成。
  嘉祐四年(1059年),宋仁宗依例在太庙举行大合祭仪式,宰相率文武百官上表奏请给仁宗加尊号。这本属惯例,刘敞连续四次上疏谏止,力排众议,坚决反对,以为在灾荒之年加尊号,徒有虚名,违背天意,不足以彰显皇帝的盛德,“帝览奏,顾侍臣曰:‘我意本谓当尔。’遂不受”[2]。   三、任职州府,铁心为民诛豪强
  刘敞特立独行,疾恶如仇,无所畏惧,一身凛然正气,屡屡在朝堂之上廷争面折忤怒皇帝,每每因“多管闲事”得罪权贵,使得朝中不少权臣对他心存芥蒂,又甚为忌惮。这就使得他的人际关系遇到了麻烦,也使得他的升迁之路遭遇瓶颈,仅知制诰一职他就做了7年。至和三年(1056年),刘敞出使契丹归来,主动请求外放。
  宋仁宗任命刘敞为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为漕运方便,筑坝蓄水,修成了人工湖,许多农民因此丢失了土地而失业。多年以后,雷塘的蓄水渐渐枯竭,也不再具有漕运的功能,州府便将这块地方重新开垦为农田。农民索要这片土地,州府不肯给。刘敞到任以后,根据唐代的旧田契,主张物归原主,发运使为此与刘敞争论不休,刘敞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将土地全部发还给了农民。
  扬州天长县审理乡民王甲杀人一案,杀人凶手买通官府,嫁祸于王甲,几经审讯,糊里糊涂草草定案。刘敞审阅案卷,觉得有蹊跷,遂命重审。王甲畏惧狱吏,心有余悸,不敢说出实情。刘敞将案子交给户曹杜诱再审,杜诱不能据实判案,强加给王甲的罪名更加牢固。眼看就要结案定罪,“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2]。
  不久,刘敞调任郓州知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其时,郓州遭遇大旱,民众四方逃命,盗匪蜂起,抢劫偷盗公行,社会状况相当糟糕。刘敞上任之后,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迅速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决狱讼,明赏罚,境内肃然。客行寿张道中,遗一囊钱,人莫敢取,以告里长,里长为守视,客还,取得之。又有暮遗物市中者,旦往访之,故在”[6]。昔日乱象纷生的郓州,很快出现了政出民信、路不拾遗的安定景象。
  至和三年(1056年),刘敞调任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长安多高门大族,富豪巨贾,给官府的治理带来不少困扰。豪强范伟,冒占同姓户籍50年,以此逃避赋税徭役,挟持官府,屡屡为奸犯法,当地官员不敢过问。刘敞到永兴军履职后,顺应民意,深入调查范伟的犯罪事实,将其依法治罪。
  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刘敞奉召还朝,判三班院,徙判太常寺。英宗即位后,迁任英宗侍读,深得英宗嘉许。刘敞羸弱多病,再次请求外放,于是,诏命出任汝州知州。治平三年(1066年),刘敞病情加重,朝廷召还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御史台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八日,刘敞溘然卒于官舍,年仅50岁。欧阳修饱含热泪挥笔写下《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深情悼念这位多年相知相惜的亡友:“呜呼!维仲原父,学强而博,识敏而明。坦其无疑一以诚,见利如畏义必争。触机履险危不倾,畜大不施夺其龄。惟其文章灿日星,虽欲有毁知莫能。维古圣贤皆后亨,有如不信考斯铭。”
  四、品评
  宋真宗赵恒有劝学诗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宋史·刘敞列传》,我们还要再接续一句“书中自有侠骨风”。刘敞自幼饱读诗书,腹藏万卷,才高八斗,学冠群儒,铸就了他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高雅脱俗的青松气质,娴于治世兴邦的卓越政治才干,也铸就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不屈与决绝,碧血丹心刚正不阿的峭峻风骨。
  《论语·宪问》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犹病诸!’”悉心向学,修饬自身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敬爱他人,为了安定他人,为了安定百姓,这可是连尧舜都担心做不到的啊!刘敞真不愧为孔门圣徒,他不仅刻苦向学,满腹经纶,而且终其一生,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挫折重重,也不管政务多么繁忙,始终手不釋卷,孜孜以求,勤奋不辍,著作等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笃行不倦,不管是立身朝堂,还是任职地方,都刚正不阿,铁骨铮铮,不避生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越,可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后世的千秋圭臬。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Z】.
  [2]宋史·刘敞列传【Z】.
  (作者系原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教授,文史学者,全军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彭安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