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纠正幼儿问题行为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生活上,孩子经常会有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即所谓的犯错误,比如洒了杯牛奶、损坏了一件玩具、作业磨蹭、撒谎、生活不独立、洗脸刷牙百般磨蹭、吃个米饭洒的满地都是……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纠正  幼儿问题行为  策略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经常会出现你越打骂孩子越不管用的现象,家长的说教、批评效果往往并不好,孩子大一些的话,甚至会引起孩子的辩解和逆反,从而陷入亲子冲突中。问题到底出在哪?骂孩子前,你问过孩子这些问题吗?本文针对纠正幼儿问题行为做一些浅析。
  1.问题行为得不到有效纠正的原因
  1.1家长的说教和批评方式不恰当
  很多时候,家长的说教和批评只是在表达对孩子的不满,甚至是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这往往会使孩子感到羞愧。孩子的思想都集中在“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我不够好”的自我批判中。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具备内在的防御机制,可能会跟成人辩解和争论。结果就是:孩子的大部分注意力消耗在负面情绪上,思想根本没有放在如何改正问题行为上。有的孩子干脆破罐破摔——反正我也做不好,干脆就不做了。如果孩子经常有这种被否定的负面体验,再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事情就会逃避,完全不想面对责备和批评。
  1.2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帮助不到位
  在幼儿园,如果发现孩子推搡别的小朋友,很多人都会批评指责,完全没有理解这只是幼儿还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社交;幼儿在游戏区一不小心黄豆撒在地上,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己总结错误、捡豆子的机会,这样就失去了幼儿锻炼三指抓握能力(即孩子開始拿笔练字的重要能力);孩子的工作操作不正确,教师可能冠以“笨”的批评,没有认识到这是孩子可能不熟悉这份工作或者能力还没达到的原因;
  2.家长纠正幼儿问题行为的策略
  2.1询问
  “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事情弄清楚前,先别着急给问题定性,更不要劈头盖脸一顿骂。
  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说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他真的有错,也会因为有机会解释而比较甘心认错。
  2.2同理感受
  “你的感受如何?”——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
  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理解他的感受,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3、表达想法
  “你想做什么?”——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也不要惊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静地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
  4、尊重与接纳
  “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办法
  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无忌”,给予孩子意见的足够尊重。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点子,为孩子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去想解决的方法。这样,孩子今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想着向你求助。
  5、引导思考并承担责任
  “你这么做,后果会如何?”——引导孩子思考结果
  让孩子去思考,每一个解决方法背后都有一个你需要承担的后果,你是否可以接受这个后果?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能思考明白。家长就要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诉孩子什么后果是他必须承担的。但是父母应该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6“你决定怎么做?”——让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行动
  当分析完所有的情况和后果之后,孩子也会权衡利弊,选择最有利的解决方式。而且,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便他的选择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如果你出尔反尔,以后恐怕孩子再也不会相信你。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7“你希望我做什么?”——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位置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表示支持。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这会让孩子更有信心。等到事情过去之后,再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8“下次我们该怎么做?”——让孩子学会反思
  等事情过去以后,给孩子审视自己的机会,反思自己的判断和解决办法是否有效,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3.教师纠正幼儿问题行为的策略
  3.1退后一步,给孩子自己发现错误并调整的机会
  当看到孩子即将出错或者已经犯错,如果我们马上提醒,表面上看孩子很快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效率比较高。但经常这样,会让孩子依赖我们,不利于培养孩子自我修正的能力,以及自信心。
  3.2观察孩子,找出孩子出错的原因
  孩子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是教具操作的步骤不记得了,还是能力没有达到?这些都需要老师对孩子全面详细的观察,找到原因:如果是步骤不记得,老师跟孩子示范下正确的做法。如果是能力没达到,说明基础没有打牢,老师找合适机会再一起练习。
  3.使用正面、肯定的句式引导孩子
  教师要采用正面、肯定的句式去正向引导孩子。即不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让孩子知道他能做什么。因为孩子对我们的语言印象最深刻的是后面的部分,当使用“你不能……时,孩子就会重复后面的语词和行为。不但没有正向引导的作用,而且又把不恰当的行为强调了一次。
  4、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
  孩子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错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用正面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不怕犯错。不断尝试、修正,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玉静.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策略[J];山东教育;20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