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乎国家的未来,只有从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研究,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的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要通过“家长讲堂”“送培进校”“科技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体会创新带给生活的变化,为创新点燃灵感。各级教育部門也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进行各类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需要多项举措共同推进,才能为学生的创新铸就更宽阔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63-03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的训练对其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关乎国家未来。作为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落实实践基地建设,让创新有源头活水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明确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因此,学校要积极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让创新有源头活水。
  (一)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辟建设特色功能区
  校园是培育学生的重要文化阵地,功能区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灵感。很多学校在校园内设计废物再利用创新区、科技区、生态循环系统等都是非常好的设计。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校功能区,为学生实践研究提供条件,让学生主动尝试发现,探索科学的奥秘。学校在加强科学课程监管的同时,一定要提供好器材及设备,努力把科学课堂的研究落到实处,为科学探究提供可能,为创新的发生提供课堂基础。
  (二)尝试探索建立学校综合实践园,让课堂更丰富
  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北京的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供学生实践研究的综合实践园。在《观察叶子》的课上,学生在实践园中收集各种树叶,同时观察植物的特点,进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给在场听课的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发现学校综合实践园的重要性。重庆一些学校设立植物园、动物园,学生在学校就能研究感兴趣的东西,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益处自不必说。如果学校不具备建设的条件,也可以依托社会力量来建设,学校采用租用的办法利用综合实践园辅助教学,都是非常好的尝试,把实践园变成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载体。
  (三)依托综合实践基地,让学生的生活更丰富
  综合实践基地是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各地都陆续建立了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课程的开设取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以张掖市综合实践基地为例,先后开设了创意编程、风筝制作、创意摆搭等课程,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系统化、个性化的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师生的青睐。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这一资源,做好课程协调,整合课程资源,让每年的综合实践基地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补充。
  二、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为创新培植土壤
  创新绝不是空想,有理性的思维和灵感的火花才可能得到激发,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一环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操作中有所想、有所悟,为创新积蓄力量。
  (一)践行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
  随着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比例的增加,很多老师逐步开始舍弃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重要教育形式,觉得动手操作费时费力,且耽误教学时间,直接采用动画演示、视频观看等手段代替学生的实践操作。这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违背的。学生动手实践是一个摸索和探究的过程,其间经历的每一次失败都会成为学生的实践经验,这是多好的动画和视频都不能给予学生的。通过操作,学生获得的是最直观且最真切的感受,这是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编写意图,了解动手操作的意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意识,践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落实好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意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把小学科学实验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小学生无拘无束的思维最容易产生火花和激发灵感,而小学科学实验是激发小学生灵性的最佳途径。另外,小学科学是初中化学和物理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对其今后的科学研究起到基础性作用。所以,小学科学课要高定位、严要求,能为学生的终身研究意识奠基。
  (三)以点带面,把实践教育辐射到全学科
  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能仅靠小学科学课去完成,也不可能靠一两年的时间去培养,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实践教育向小学全学科辐射推进。其实,现行小学各科教材都是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以小学数学为例,在教材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算理的研究,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很多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感悟。语文、品德、社会等很多课程中也都有学生动手实践课的设计,只有老师具有让学生动起来的意识,才能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进而培植起创新能力。
  三、拓宽科学教育方式,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要有创新的方式,以多种形式活动为载体,让全社会关注创新教育,把社会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拓展学校教育空间。   (一)以家长讲堂方式拓展教育宽度
  家长讲堂是拓展课堂的有效手段,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知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创新。各行各业的家长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广泛开展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育活动,通过家长讲堂把优秀家长的教育观念传播出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如学校聘请网络工程师给学生讲通信知识,学生对现代通信的兴趣就会增加;聘请飞行员讲战机的发展状况,学生就会产生对现代军事装备的兴趣等。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决定孩子命运的往往都是那些无意中的小点,我们何不给孩子更多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二)组织各类“科技进校园”活动,丰富学校教育形式
  除了学校资源,各种社会资源也可以成为学校创新教育的拓展。如当地的科技馆、研究园等,都是学生梦想去的地方,但受学校教育的限制,学生没有条件进入这样的机构。其实,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的正是这些神秘而令人向往的事物的激发,我们何不在这些方面为学生打开一扇门,给他们多一点机会。我们在各地看到的“科技大篷车”“送培进校”等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三)培养优秀科技师资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是学生培养的关键,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不具备远见卓识,怎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现阶段科技教师的培训已经展开,但培训的面还非常窄,更多的只是机器人、信息技术这样一些技术类的培训,缺少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如何开展实践研究等一些专题性的培訓,很多学校的科学课都是兼职教师,从事科学课程研究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课教师素质迫在眉睫。
  四、提供发展平台,让创新开出绚烂花朵
  (一)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为深度学习提供机会
  现阶段,社会普遍提及孩子合作意识差,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重要一条是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合作的方法,缺少合作的意识。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孩子缺少交流的氛围,这是缺少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其实,创新不分年龄,学校可以摸索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团体,如社团组织、兴趣小组等,让学生从小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协同,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
  (二)举办各种展示竞赛活动,增强创新信心
  竞赛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创造进行肯定的最有效方式。现阶段也有一些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但内容不够丰富,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具有长期的带动作用。应该多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易于操作的主题创新活动,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展示。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合作创新的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同时思想得到交流,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提供可持续的学习平台,为孩子脱颖而出助力
  现阶段,很多学校都会开展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展等活动,这其中,会发现很多有创意、有思想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孩子深度学习发展的平台不足。孩子们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其实是最佳的发展期,但学校教育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需求,而社会上又缺少这种让孩子施展拳脚的平台,所以很多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被磨灭。
  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不可能教给孩子们创新性,但我们能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加广阔的平台,用创新的方法为孩子们的创新铸就更宽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高思思.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