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并举,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急需优化,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是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分享了笔者的一些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微课;问题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015
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方法相当传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也是相当沉闷,严重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总结日常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筛选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之美,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育人作用。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笔者曾听过一些同行的讲评课,生物课堂上教师讲的那是相当带劲,甚至可以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反观台下的学生,却显得有些拘谨,甚至眉头紧锁,心中的疑惑虽凸显在脸上,参与课堂的欲望却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主讲教师教不得法,不懂得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下就要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制定精准的学习方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善于运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生物概念和过程。比如在教授“细胞器及其他相关细胞结构”的内容时,我们就设计组织了相应的细胞器模型构建大赛,倡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来制作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结构,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教师看到一幅幅用橡皮泥或面粉制作的五颜六色的“细胞器”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喜悦的泪水和惊叹的表情同时出现在了我们的脸上。在课堂上,教师在肯定学生创意的同时,还应不时地提示学生去找出其他同学“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造型,这些特殊的造型代表了各个细胞器中的什么结构,以及相关细胞器间有什么的功能联系等。通过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学生不仅掌握了细胞器的有关知识,更体会到了制作的乐趣和生命的伟大,生命观念的素养在学生的心中也得到了强化。
二、巧妙利用“翻转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美国,它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在生物課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转变传统的课堂形式和节奏,让学生在家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就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不再是台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下一群人在听,而转变成了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阵地”,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教学“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在课前设计了相应的PPT和视频课件,提供了相应的有关动物激素的网络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先自主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过程,并尝试自己去设计血糖调节的模型,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特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一些疑难问题。这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就不再按部就班地讲授这节内容了,而是重点解决学生的疑点难点。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辅助解决问题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网络,更加全面地了解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提升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利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是近年来流行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它与“翻转课堂”不同,是利用短小的视频形式来体现课堂要讲授的部分内容,针对的也许只是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它短小精干,最长也不会超过10分钟,巧妙规避了学生的审美疲劳,通过突出重点的讲解,更精准地解决学生面临的难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形式的采用,对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立竿见影之效。比如,笔者在教学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时,就制作了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的小视频,让学生快速直观地看到了光合色素在滤纸条上的纸层析分离结果,从上往下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的色素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知晓了胡萝卜素跑得最快,叶绿素b跑得最慢,条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等等。遇到相关考题时,几乎就没有学生答错的情况。可见,“微课”形式解决学生疑点可谓是“精准到位”。另外,在“微课”教学实践中,要提示大家的一点是,要特别注重提前预想到学生可能有哪些疑难问题或者他们可能提出哪些新奇的想法,从而在制作微课时能得到体现,这也是体现一个生物教师对讲授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
四、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闪光点,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余热
当我们在积极吸取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是说传统教学法就一无是处了,要彻底的摈弃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比如,传统教学法中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就是能继续发扬光大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出现“猴子掰苞米”式的遗忘,不能前后联系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就可以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条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明晰学生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例如,笔者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有关内容时,就围绕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展开,讲解了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和条件,以及其他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通过分析本部分内容相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了一连串的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化解心中的疑惑,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成效明显。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永无止境,尤其是在如今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时代,我们围绕“素养”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物教学方法就是我们摸索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广大生物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就定能探索出生物教学中的一条“阳光大道”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市第九中学 33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