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矿山应急救援组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风险预控管理在煤矿等行业已证实了其有效性,矿山应急救援组织虽与生产型企业具有差异性,但其训练、救援过程可以看作生产作业活动,尤其是在救援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更高,不确定性更大,这就为矿山应急救援组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充分性和必要性。以风险预控理念为指导,结合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效规避次生灾害,促进矿山救援组织生产安全。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矿山应急救援;JHA;FMEA;ESA;风险管理;隐患治理
  矿山救护组织是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特殊组织,主要负责处理矿井顶板事故、火灾、煤与瓦斯突出、透水等灾害。受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生产管理及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影响,我国矿山事故多发。自1949年来矿山救护队开始在我国各个煤矿逐步建立,其也成为降低损失的有力保障之一。但是,矿山救护组织在日常训练、尤其是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伤亡。与此同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等多行业已被证实其有效性,矿山救护组织与生产行业在安全管理层面具有相类似的属性,为此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引入矿山救援组织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中,提出切实做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闭环管理的对策,以提高矿山救援组织应急救援能力及救护队员规避次生灾害加强自我防卫的能力。
  1风险预控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的内涵是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识别、分析、评估,并基于现有条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将组织风险等级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的过程。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动态监管与持续改进等五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又逐次递进,各部分构成闭环管理,涵盖了当前推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求[1]。风险预控管理具有闭环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及时性四大原则,能够有效降低并控制组织安全生产风险,切断事故因果链,扼制重大事故。
  2矿山应急救援组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
  2.1风险识别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多种,针对矿山应急救援组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立主要采取三种方法相组合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JHA)、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场所能量源分析(ESA)。
  1)人的不安全行为识别: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作业活动、工作任务分析,主要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3],包含训练和救援两个过程。该方法是风险识别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2)物的不安全状态识别:采取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进行设备设施分析,主要识别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包含训练和救援等设备、设施。从设备、设施自身可能存在的故障类型分析故障产生原因以及故障出现后引发的后果,该方法对后续设备管理以及训练、救援过程中设备使用可以提供风险规避指导。
  3)环境因素识别:采取场所能量源分析(ESA)进行环境分析,主要识别训练场所以及可能的救援场所中环境能量源的存在情况。从能量源角度分析能量源意外释放作用于人或设备、设施的原因,从而识别各类危险源。
  4)管理因素识别:这一层面的风险识别未采取专用方法,而是融入前三种辨识过程中,在每一因素识别的最后都进行了现有控制措施的确定,即对识别的危险源查找管理状态,而查出的现有控制措施空白就是管理因素的缺失点。
  2.2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后需要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等级,以进行风险分级管控。风险评价主要分为定性、定量和半定量三种,由于我国对隐患、未遂事故、事故等统计数据不够系统全面,单独采取定量分析难以获得准备数据,故而采取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分析危险源的现有控制措施,再高的风险只要控制措施得当风险水平也不会太高,所以根据现有控制措施的管控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依据矩阵法进行半定量评价,最终得到风险等级。
  2.3风险应对
  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后,按照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确定领导层、中层干部、基层员工各自的风险管理职责,危险源职责到人[4]。
  1)较高、高风险管理:高等风险主要负责人负责制,也是主要负责人重点监管的内容,采取禁令等方式,对高风险做到令行禁止,管控不打折扣。
  2)中等风险管理:这是范围最广的、也是需要最广大员工重点关注的,采取风险认领、风险划定的方式,每一危险源都定人定岗,杜绝“一管多、多管一、无人管”的现象出现。同时,采取培训学习、现场排查、安全部门监管、领导监督的模式进行现场风险管理,并将中等风险归纳编制进入程序文件和制度文件中。
  3)低、一般风险管理:处于风险可接受水平线以下的风险采取日常提醒、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管控,做到抓大放小。同时,将所有危险源统计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手册,作为基础数据库成为整个体系的支撑,以上共同构成风险应对闭环。
  3风险预控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
  设备、人员、救援对象不断变化需要对危险源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危险源产生变化则影响风险应对相关控制措施的变化,这就需要定期对建立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评审其符合性和有效性。通过审核,发现存在的漏洞,并进行修订以符合当前安全管理的重点。不断修订逐渐将体系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得以提升,而确保组织事故的有效预防。
  总之矿山应急救援组织与一般生产企业无异,可以采取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进行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的重点在于基础建立,即危险源数据库的建立,系统、全面的识别各类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核心在于风险应对,主要包含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与治理,定责定岗发挥各级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逐级跨越;难点在于风险动态监管和持续改进,体系建立容易,不断修订并使之符合组织实际难,不断的持续改进,制定可靠、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既是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保障,也是提高救援效果的根本保證。
  参考文献:
  [1]李新春,马浩东,李贤功.浅析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J].煤炭工程,2010,(10):118-119
  [2]崔博文.安全系统工程在煤矿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6,35(8):313-315
  [3]国汉军.风险预控基本理论及在煤矿实践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7,33(11):65-72
  [4]康国锋.煤矿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分级分类 管理机制探索[J].煤矿安全,2011,42(10):158-160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旗上湾安监局救护消防大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9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