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椅类家具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圈椅是红木家具中典型的坐具。本文在国标红木及红木家具简介的基础上探讨了以圈椅为代表的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其演变的作用,总结了红木圈椅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红木;椅类家具;家具演化
1 红木的定义
“红木”不是指颜色为红色的木材,也不是指一种木材。这类木材颜色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黄红色或紫红色,因此约定俗成,人们称这类木材为红木。尽管传统的红木分类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在人们通常按国标《红木》GB/T 18107-2017对红木进行区分。红木主要分为七大类[1]: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共29种木材。此外,老红木通常指木材生长时间及砍伐后经历时间较久的红木,这类木材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覆面宽大,比重较大。
2 红木家具简介
红木家具源于明朝。由于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大量材质坚硬、木材细腻、纹理优美的南洋木材,而工匠们则把这些优良的木材制作成皇宫用家具及工艺品。因其木材稀缺及价格昂贵,这类家具通常为皇宫及贵族所有,普通民众接触很少,到了后来这些家具才逐渐流散到普通人中。如今,红木家具依然是家具中非常高檔的产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能够购买和拥有红木家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购买红木家具是富裕人群享受美好生活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种时尚。红木家具因其材质稀缺且多与中国文化相关,通常具有实用、欣赏、保值等功能,集家具及收藏于一体。
红木家具按产品用材分可分为全红木、主要部位红木和红木包覆家具3种。按产品工艺分类可分为传统硬木家具及现代硬木家具。传统硬木家具指按照传统工艺,造型以明、清风格为主,制作精湛的硬木家具。现代硬木家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既体现传统艺术,又具现代风格,是有艺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家具。这类家具选材讲究[2]、制作工艺精良。传统红木家具用材特别考究,木材需在天然条件经历长时间的干燥。现代硬木家具工业化生产,在坚持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在木材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良和创新。这些技术主要集中在材性与加工性能的改善[3,4,5]方面,包括常规干燥木材的技术优化[6]、高频真空干燥[7,8,9,10]、低温冷冻干燥,[11,12,13,14]超零界CO2干燥[15]等,使红木家具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红木家具的生产需求。
3 椅类红木家具的发展与演变
3.1 红木椅类家具发展的时代背景
明清是红木椅类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对当时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手工艺的繁荣——促进作用。明朝由于政府干预,通常把手工业从业者分为“轮班”和“住作”两种。轮班和住作的匠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要为国家服役,服役之外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即“自由趁作”。与元朝的工匠终年拘留在官营作坊劳作明显不同,这样的灵活制度让木匠等手工艺人的数量比历代都多,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从业者技艺的提高。手工业的繁荣导致椅类红木家具艺术在明代初期至中期有很大的发展。
(2)专门书籍的出现——推动作用。明朝时期的《鲁班经匠家镜》及《长物志》等书籍对家具的分类、榫卯结构、家具的功能尺寸、制作工艺、造型、装饰纹样及线脚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描述。这些典籍对家具的加工制造及木制建筑的建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规范与总结,形成一定的标准,进而推动了明代红木椅类家具的形成和发展。
(3)海外贸易——物质基础。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尤其与南洋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南洋即现代的东南亚各国,盛产名贵木材。对外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使国家富裕、社会稳定,进而催生了统治阶级的富贵与奢侈的生活及对名贵家具的需求。因而,大批优质的南洋木材不断地运到中国,通过匠人的精工细作来满足统治者奢华的家具需要。海外贸易的兴盛为明式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4)住宅园林的兴起。明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和商品经济繁荣,进而使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很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园林、住宅以及不同用途的建筑。大量建筑的出现需要配备功能相应的家具。因此,这个时期的住宅、园林等兴起对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清代社会经济发展至“康乾盛世”,为家具的制造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使得社会财富积累,为皇宫御苑的修建及改造提供了经济保障。上层权贵乐于物质生活享受,追求富贵华丽。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艺术已经影响我国,其中的“巴洛克”风格影响了清代家具的形与型,家具变得复杂烦琐,曲线消失,线条平直,圈椅已失去明代的辉煌。
3.2 红木家具圈椅的发展进程
圈椅,又称罗圈椅,最早出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画《会昌九老图》,之后关于圈椅的文献记载不多,直到明代再次兴起。圈椅结构中的后背搭脑和扶手是由圆滑流畅的曲线构成。椅背搭脑与元代的交椅类似,由一条曲线延长至前端,形成扶手,成为一个整体。圈椅扶手的端部各异,有的向外卷曲,有的不出头。由交椅发展形成的圈椅是明代家具的经典。人体就座时,肘部、臂膀都得到支撑,倍感舒适。
圈椅背板呈S形,搭脑顺延而下成扶手,局部带有微小浮雕装饰,扶手顶端或云头上有少许雕花,从结构及装饰上呈现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整个结构把实用性与科学性完美结合。[16]到了明代的中后期,圈椅的结构和装饰有了微小调整。为了装饰和加强结构,圈椅扶手尽头的云头处雕刻了花纹,或靠背板高出椅圈并向后弯成搭脑,或椅圈从背板经后边柱延伸至两侧,变成无扶手的半圈椅。
清代圈椅发生了一些变化,无论是线条还是靠背都变得平直、直拐、缺少曲线且靠背等大多垂直于座面,没有倾角。清代圈椅雕刻装饰变多,靠背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座面的下方出现了特有的装饰,椅腿的下端有脚踏出现。“康乾盛世”使清代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在家具的形式上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家具的体量增大、追求过于烦琐细腻的装饰、用料比例尺寸夸张等等,简练的明式圈椅已经不再流行。 4 结语
明清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繁荣对椅类红木家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圈椅由交椅演变发展而来,是红木家具中具有代表性的家具。明式圈椅继承了明式家具简练、流畅的优点,集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清代圈椅在线条、装饰及结构上都有变化,已失去明代圈椅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邓晓瑜,姜文静,刘祎.大果紫檀材性特征及家具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4):38+42.
[2] 王伟,刘洪海.中国传统龙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1):37+205.
[3] 吕玲,富艳春.风车木材性特征对家具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9(01):35-36.
[4] 陈露露,富艳春.速生桉木材性及对家具设计和制造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9,32(03):285+287.
[5] 姜文静,刘祎.名贵硬木家具设计与尺寸稳定性改善[J].艺术科技,2019,32(01):39+89.
[6] 周珊,姜文静,刘洪海,等.风车木常规干燥工艺研究[J].家具,2018,39(06):35-39.
[7] 楊琳,周珊,韩天淇,等.白蜡木方材高频真空干燥技术的研究[J].家具,2018,39(04):26-29+37.
[8] 刘洪海,张鑫,杨琳,等.重齿铁线子木材高频真空干燥工艺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8,3(01):10-15.
[9] 刘洪海,杨琳,吴智慧,蔡英春,李兴畅.大果紫檀等3种红木薄板的高频真空干燥[J].林业工程学报,2017,2(01):15-19.
[10] 刘洪海,张婵娟,苏舒,等.巴里黄檀和阔叶黄檀大断面木材高频真空干燥研究[J].家具,2018,39(04):10-13.
[11] 张婵娟,张月婷,徐守楠,等.基于扫描图像法的尾巨桉自由干缩率测定[J].家具,2018,39(06):31-34.
[12] 杨琳,马青原,刘洪海,等.尾巨桉木材冷冻干燥特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38(03):277-283.
[13] 杨琳,毛恒之,刘洪海,等.预冻及压缩预处理对尾巨桉干燥特性的影响[J].林业工程学报,2018,3(04):30-34.
[14] 苏舒,胡星辰,杨琳,等.冷冻干燥过程尾巨桉干缩及水分迁移特性的研究[J].家具,2019,40(2):18-21.
[15] 张静雯,刘洪海,杨琳.超临界CO2流体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9.
[16] 方崇荣.现代红木家具鉴赏——圈椅[J].浙江林业,2013(2):24-25.
作者简介:李兴畅(1973—),男,广东中山人,工艺美术大师(工艺家具类),主要从事红木家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