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电影”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商业性的电影、报纸等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涌现了各种“粉丝”群体,“粉丝文化”也随之兴起。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制作成本低,为迎合“粉丝”而拍摄的“粉丝电影”。本文结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粉丝电影”的成因、特征、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工业理论与“粉丝电影”的关系。
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文化产业;粉丝电影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是一种否定文化产业的理论,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仍然可以用来研究当今的粉丝文化。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越发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文化产业的参与者与受害者。由高人气偶像演员出演的《老炮儿》《左耳》《捉妖记》等“粉丝电影”的热映,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1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概述
1.1 定义与特征
1938年阿多诺应霍克海默之邀赴美,发现美国采用了一种隐蔽的有异于德国的独裁方式,阿多诺通过研究这种现象,结合马克斯·韦伯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关系的分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本雅明的“复制”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工业理论。这份理论研究对当今社会“粉丝文化”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阿多诺在研究文化工业时,指出文化工业中的“工业”并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除了制作过程外,还应包括事务的标准和发行技术的合理高效化。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先进的指导技术,用统一规范的方式向普通民众传播文化产品的行为,并且在引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步实现其意识形态统治的目的。如此看来,文化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统治下文化发展的产物。
1.2 特征
根据前文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探究可以发现,该理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该理论以资本和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支撑。资本在为文化工业的发展提供条件的同时,也迫使商人们在文化工业的发展中追逐利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可能,为文化工业的宣传提供了手段。
(2)该发展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和标准化。在机器大生产的时代,机械复制的产品用于交换,所有的产品都缺乏个性,缺少活力。电影的剧本制作、脚本编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固有模式,也许从故事一开始,观众就已经大致猜出最后的结局走向。
(3)具有隐蔽的欺骗性。消费社会是文化工业的产物,文化工业通过机械的复制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吸引人们进行虚假消费,使消费者相信这种需求的实现是一种满足,使他们能够忍受文化工业提供给他们的东西,即便那些都是虚假的、无趣的。文化工业由此就将娱乐变成了人人皆知却又不想逃脱的谎言陷阱。
(4)商品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文化工业产品的大批量生产,精神文化生产也不再具有独特性。大部分影片中的情节是约定俗成的,故事的起伏点都是被提前计算好了的,人物形象或饱满或有缺陷,都会给受众带来熟悉感,这些都是文化工业进一步商品化的表现。
1.3 弊端與不足
(1)弊端。首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消极的一面。它对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过于绝对,它否定了文明的发展,否定了一切文化。该理论指出文化工业是为维护意识形态服务的,认为文化工业所宣传出来的东西都具有顺从性。其实,在文化工业的某些文化产品中仍然有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的作品。因此,我们要仔细辨别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肯定。其次,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有失公允。文化工业理论对科技的批判突出了技术使文化发展变得标准化、单一化、模式化,忽视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再次,该理论过分夸大了它的导向作用,忽视了部分受众群体的独特性。文化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对大众具有相对但不绝对的导向作用,受众群体中的小部分保持了独特性,仍然具有自己的辨别意识,可以挣脱出文化产品隐蔽宣传的主流思想的束缚,追求自我,保持独立,发展有个性的产品。最后,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有种强烈的悲观色彩。《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全篇都在批判,透露了作者对文化工业理论的失望。这种文化悲观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逃避,缺乏充足的哲学理论支持。
(2)不足。首先,文化工业借助科技手段,将统治者需要传播的意识隐藏在为大众服务的宣传标语下,过分追求利益,忽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其次,文化工业始终没有使人们的内心得到解放,只是通过制造娱乐使人们获得了表面上的放松。再次,文化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缺乏创新。文化工业发展的标准化使人们按照既定的标准和模式进行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随着实践的发展,生产者会习惯这种模式化发展带来的便利,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在以后的文化工业过程中,我们应当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
2 “粉丝电影”概述
2.1 “粉丝电影”的定义
消费者在大众文化的驱动下,下意识地追随商品和宣传,尤其是具有高人气的偶像代言或宣传的产品,更受追捧。当下学术界并没有对“粉丝电影”的概念进行统一的界定。在整理相关资料时发现,人们普遍认为“粉丝电影”应具备特定的受众群体、具有人气的偶像演员参演、影片资金投入少收益高等几个较为主要的特征,相对来说,影片内容是否优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目前已有的“粉丝电影”来看,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从受众的身份特点考虑,大部分都会将上映时间安排在假期及对年轻群体有特殊意义的节日档期。以《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为例,这些春节期间热映的影片具有坚实的环境基础;除此之外,这两部影片在影院的排片量和其他影片相比也是遥遥领先。因此,“粉丝电影”的票房就可以得到基本的保证。 2.2 “粉丝电影”成功的原因
(1)及时的宣传手法。当今社会的电影宣传手法多样,不再只有新闻发布会这一渠道。通过能够及时互动的网络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影片相关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分享。电影《捉妖记2》在播出前,就有相关App设置开屏海报进行广告宣传,而微博相关话题搜索量排名也因此大幅度上升;《唐人街探案2》在播出前,电影的主演们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进行路演,各大直播平台的播放以及“粉丝”的广泛宣传、及时到位的宣传手法让电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2)有效的营销手段。“粉丝电影”要想拥有票房,就必须具备有效的营销手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粉丝电影”的品质一般,所以电影公映前期的电影宣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之女儿国》等电影在上映前除了在微博上进行影票抽奖活动,与粉丝互动评论外,还与一些线下平台合作,生产销售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从而实现有效宣传。
(3)超强的明星效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不再是少数人可以享受的特权,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消遣方式之一。以明星为基础的“粉丝电影”,主要的消费对象就是“粉丝”。只要该明星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无论该影片的评分如何,“粉丝”们都会把对演员的关注转移到该演员的附属物,即电影中去,显然制作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吴亦凡参演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老炮儿》等多部影片都因其超高的人气,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超强的明星效应为影片提供了票房保证,也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粉丝心理和精神需求。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文化工业”一般指的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的出发点并非真正地服务大众,虽然表面上是精心策划和制作,但实际上是附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粉丝电影”通过约定俗成的情节,为人们提供娱乐,容易让人们产生心理共鸣,得到短暂的放松和内心的满足感。
3 对“粉丝电影”发展问题的思考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面临着文化工业理论中所描述的现象:“工业主义首次和资本主义自然地结盟,但它并不先天性地依赖于某个意识形态政体。”“粉丝电影”作为文化工业环境下的产物,注重迎合“粉丝”的需求,具有制作成本低廉、制作时间短、收入效益大等特点,所以该类电影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应学习吸收文化工业理论对资本主义和文化的批判,促进我国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首先,从受众出发,制作优质电影内容。文化工业的生产与传媒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发展“粉丝电影”的关键是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发现受众的兴趣点和情感需求。电影《我不是药神》结合当今社会对“医疗问题”的关注,引发人们对医疗以及人性的思考,这部影片中除了具有影响力的明星外,还坚持从受众角度出发,取材来源于生活,接近现实,这些都是该部影片能够获得不错反响的重要原因。所以,一部电影要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还是要从受众出发,从内容出发,发掘潜在受众,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其次,坚持文化创新,保持文化活力。文化活力是保证文化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闪光少女》围绕西洋乐专业与民乐专业学生的比拼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主角们结交朋友,追逐梦想,找回自我。这部影片的独创性就在于它的青春活力,从不同角度切入,具有创新思维。和其他迷茫、疼痛的青春电影相比,令人耳目一新。再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动画电影《小门神》积极弘扬春节文化,影片中包括了贴门神、贴年画、吃馄饨等传统中国民俗,制作精良,唤起了人们对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关注。明星通过配音间接参与进来,“粉丝”在支持电影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粉丝电影”中加入传统文化,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最后,突显艺术价值,促进文化发展。阿多诺发现了“文化工业”对人的限制,他寄希望于那些具有批判性的音乐和艺术电影。台湾艺术电影《悲情城市》将台湾的混乱历史浓缩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通过林文清的家族兴衰与感情生活经历,显示了台湾人民的无声反抗与沉默。林文清的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对于研究认识当时台湾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4 结语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国家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化工业。所以虽然该理论在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理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阿多诺本身的视角等原因,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批判性地继承。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工业理论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阿多诺.文化工业述要[J].赵勇,译.贵州社会科学,2011(6):42-46.
[2] 丁亞平.新语境下“大电影”的建构与发展[J].文艺研究,2012(11):69-79.
[3] 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4]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2006.
[5] 汪明安.现代性[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格尔哈特·施威蓬豪依塞尔.阿多诺[M].鲁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