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20世纪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发展的异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在了解20世纪中国与乌克兰歌剧特征的基础上,对两者发展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相关人员对两国歌剧的认识,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歌剧;乌克兰歌剧
  0 前言
  在20世纪,我国歌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歌剧事业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同时,在遥远的西方,乌克兰的歌剧事业蒸蒸日上,很多新作品出现,推动了当地文艺事业的发展与变革。在相同的历史时期,两国的歌剧事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
  1 20世纪中国与乌克兰歌剧发展的不同点
  在20世纪,我国与乌克兰的歌剧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两者之间的歌剧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20世纪初,我国的歌曲事业开始兴起,1911—1919年这几年时间,《世界画报》上刊载了7篇歌剧文献,此时的中国歌剧主要以“旧剧为歌剧”,而之后,随着政局变化,我国歌剧事业陷入了低谷。1942年之后,我国的歌剧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标志,分别为:其一,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歌剧发展的相关内容,以“新格局”为代表的思想开始在广大根据地传播,其中以秧歌剧最为代表,此时的秧歌剧通过吸收民歌、歌舞、地方戏甚至包括话剧、舞蹈等因素综合而成,整体形式较为简单,贴近广大穷苦百姓的生活,如《货郎担》《兄妹开荒》等;而随着秧歌剧的进一步推广,这种短小的秧歌剧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大型秧歌剧出现,包括《周子山》等。此时的歌剧具有丰富的群众基础,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歌剧的发展。第二,1981年全国歌曲言谈会召开,会议上以《白毛女》的成功案例为典型,开启了我国歌剧事业发展的新方向。[1,2]《白毛女》的出现,对于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在革新旧戏形式的基础上承载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内容,也能让音乐服务于情节,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白毛女》对我国歌剧的影响深远、广泛,至今依然是相关学者关注的话题。
  第二,在相同时期的乌克兰,其歌剧发展道路与我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20世纪初期,乌克兰作为加盟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之后,其歌剧发展与苏联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相同的态势。从苏联建立一直在二战之前,乌克兰的歌剧发展与当时国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如《故乡》《月夜》等都是基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创作的。而在二战之后,卫国战争成为苏联发展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事件之一,这也对乌克兰的歌剧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期间的《加雅涅》《戈帕克舞》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这些歌劇具有极强的活力,赢得了苏联人民的喜爱。而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社会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乌克兰的歌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歌剧的创作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模式,如《哥萨克奔赴多瑙河》《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等。
  由此可以发现,在20世纪,我国的歌剧发展具有跳跃式的发展特征,而乌克兰的歌剧则是以当时国家的社会背景为主线,持续、稳定地发展,这是两国歌剧在20世纪发展中最显著的区别。
  2 20世纪中国与乌克兰歌剧的相同点
  在20世纪,我国与乌克兰的歌剧还存在诸多的相同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发展的时间轴上存在契合点。在当时,我国与乌克兰的歌剧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相同点,这应该与两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发展环境相同有密切关系。同样以二战时期为例,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所以当时歌剧的主要目的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例如,当时的《兄妹开荒》,其本质是赞美劳动,激发群众的热情。而在相同的时间下,苏联卫国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为了在战场上赢得胜利,需要歌剧激发广大军民的斗志,包括当时的《加雅涅》,写到“法西斯匪帮正在窜向外高加索,我们的戏就是对高加索英雄的各族人民的兄弟般的敬意”,这样的舞剧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由此可见,两国歌剧在时间轴上存在契合点。
  第二,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重叠性。从20世纪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歌剧证明我国歌剧事业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并且在1981年全国歌曲言谈会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基本相同的时间下,乌克兰的歌剧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阿纳托利-索罗维亚涅科等一大批著名歌剧家的带领下,乌克兰的歌剧事业蓬勃发展,其代表作《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等至今被视为经典,被认为开创了乌克兰歌剧事业的新时代。
  从上文分析可知,乌克兰与我国的歌剧发展在黄金时期具有一定的重叠性,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
  3 结语
  在20世纪,我国与乌克兰的歌剧事业均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两者之间的发展历程又存在一些差别,而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与当时两国的发展背景有关。因此,在深入了解两国歌剧事业发展情况时,需要从这一点入手,才能更加详细地了解歌曲发展历程,加深认识。
  参考文献:
  [1] 胡星亮.中国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化研究[J].戏剧艺术,2018(04):4-25.
  [2] 张春娟. 20世纪中国歌剧史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近现代报刊为依据[J].民族艺术研究,2018,31(03):101-111.
  作者简介:刘宁(1978—),男,辽宁葫芦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