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雕塑教学中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雕塑在我国当代艺术语境中可谓是百花齐放,在各类的雕塑形式中,具象雕塑在我国的艺术教育以及现状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有着极为广泛且深厚的审美基础与公众认知。雕塑专业的学生近几年的课堂作业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雕塑语言、概念等各类特征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也反映雕塑家在教学上的不断追求与创新精神。对于此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采用层次划分步骤化教学,对于不同年级与不同专业程度的学生应当展开科学多元的系统性训练,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具象教学体系,仍然值得我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及理论学习中探究和解决。本文基于此形势简要分析具象雕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具象雕塑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具象雕塑教学;主体意识;培养
0 引言
在具象雕塑教学过程中,与意象雕塑教学应当紧密贴合,客观对象这一媒介物中包括学生的意象训练与写实训练,学生应当逐步学习并掌握客观对象的基本规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自然对象的感受上并且表现自己的主观意识,可以将主观意识与自然物象有效融合。此类趋势可以体现在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转换过程,也可以是学生自身素质或者是教师队伍建设变化的过程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选取雕塑毕业学生的课堂习作进行分析,希冀构建科学完善的具象教学体系,使课堂教学方案更加有层次、有步骤地实施。
1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
低年级学生处于掌握具象雕塑技术和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必须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并未具备反映客观对象的能力也难以有效了解自然物象,對于此类情况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切实掌握认知自然对象的相关技能,也能够将复杂客观的对象变得规律化与条理化。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选用专业的基础性语言,掌握形体结构与解剖结构,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程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加明晰自然地掌握相关规律。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切实掌握基本功训练方法,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与创作,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
2 重视对学生主观意图的引导
在传统雕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机械式教学方法,难以准确反映自然物象,无法使学生掌握物象的自然属性以及在主体意识下主动反映自然的能力,既难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也无法理顺学生在雕塑习作中出现的混乱状态,更难积极主动地解决学生主观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感觉学习枯燥乏味。由于此时期学生难以很好地认识自然属性与主观意图间的结合关系,部分学生会对作品中的自然对象难以自拔,有的学生则难以将自然对象与主观意识相互融合统一。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对于雕塑专业基本功来讲,在此时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应用形体语言,在充分感受对象的基础上能主动地表现,相比较被动式的学习而言,掌握客观对象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客观物象。
3 加强阶段性教学与具象形式创作的有效结合
在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是以主观意识为中心,以自然对象为教学媒介。在此时期学生的主观意识既是客观对象的引导,也是学生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强化自我意识,加强阶段性教学与具象形式创作的有效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运用自己的观点和意念表现自然对象。例如,李占洋的人体习作,在雕塑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使形体与所表现的精神实现高度统一,能够将主观意图物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跃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着重突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有效引导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某一单元的雕塑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讲课内容系统性地讲解解剖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雕塑中人体解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雕塑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知,切实增强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于解剖知识和对象进行分析类比,将枯燥的解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强学生对于形体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加深对形体的理解和认知,教师也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解剖书与教具,能够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内容,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倾注于雕塑创作中。
4 培养学生的雕塑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雕塑习惯是学生养成制作雕塑的重要方式,雕塑习惯通常会被学生忽略,学生是否能够养成好的雕塑习惯决定了学生的雕塑学习效率的高低,雕塑习惯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极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够达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切实增强自身学习雕塑的主动性与信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测量模特的身体数据,与模特沟通,了解模特的内心世界。学生不仅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应当重视勤走动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观察方式,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退远看雕塑都是可以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察雕塑与模特的能力,切实避免了由于陷入局部而影响全局的弊端,引导学生养成近距离观察形体的良好习惯,确立雕塑关系时应当多走近模特,正确地观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形体规律的有效理解,加强对形体塑造的正确认知。同时,应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在雕塑空间较大的作品时可以有效把握形体的准确性。雕塑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通常是关注物体的点和线,学习雕塑的学生,这些问题也会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模式,能够变换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对于形体逐渐感知,在脑海中形成无数的轮廓与图像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但是这些轮廓和图像并不是简单的线条拼凑,而是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于形体的理解和认知,训练大脑对于形体的距离感与厚度感的判断,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性练习以及雕塑学生的专业经验积累,学生会逐步形成惯性思维。由于初学雕塑的学生只是了解空间形体的观念及意识定位,塑造三维立体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反复提醒和强调,虽然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极容易被忽略。在雕塑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忽略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学生走弯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5 结语
我们能够看出,具象雕塑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范围内能够采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确保教学与具象形式的紧密结合。具象雕塑创作是当前雕塑创作样式中最重要的形式,我国雕塑创作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并没有超出具象范围,但是我们也能否认这项教学是当前我们唯一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多元艺术观念,增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加强艺术语言的有效训练,使学生带着不同的气质进行学习和创作。由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或者是统一式教学方法,培育出来的学生具备相似的创作面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培养具象艺术家时也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多类型的艺术人才,确保创作群体风格更加多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具象风格进行多层次的研究以及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使我们的创作风格不断演变,作品的精神内涵与作者的主观表现不断融合。
参考文献:
[1] 田喜.具象雕塑主体意识培育的几点思考与探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02):73-74.
[2] 尚晓风.具象雕塑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观感受[J].美术研究,2016(03):83-84+92-94.
[3] 陈钢.浅谈具象雕塑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J].北方美术,2017(02):49-51.
[4] 刘文.具象雕塑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及方法[J].美术天地,2016(13):13-16.
作者简介:孙维广(1979—),男,讲师,从事人文视觉形态雕塑研究。
赵玉琢(1974—),男,教授,研究方向:水彩画创作与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