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延安市子长县火炕民俗文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炕为主题,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深入分析与其相关的物质民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对陕北人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进行描写与分析。希望能够在能力范围之内为人们全面了解陕北子长县火炕的相关文化提供鲜活的资料。
  关键词:陕北;火炕;文化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中国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应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积淀与发展。
  1 炕上物质民俗文化
  物质民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生产条件的差异性等,它所满足的不仅是生理需要,同时也包含了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
  获取居住空间,是人类解决生存条件和安全条件的必然结果。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天然空间,第二阶段是人造居住空间。据《子长县志》记载:子长县古代民居以洞穴为主,间有草棚、木架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先民遂向水源富足、出入便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区域移居。宋代以来,境内战事不断,民众们便选择山大沟深处来居住,垒石成墙,形成院落。明清以来,富户人家修房造屋,形成了新的建筑的风格。新中国建立以来,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建筑风格以砖拱窑洞为主,土石窑洞较少。
  窑洞建筑,它反映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环境等,炕,作为窑洞建筑内的主要内容,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不断进步着,体现在盘制材料、盘制方式、装饰手法以及炕上器物等。目前,县内炕上最常见的铺设物有:炕席、炕毡、炕布、炕褥子等。炕席,为高粱秸秆、芦苇秸秆的篾条编织,透气光滑且易于擦拭。但炕席传热快,材质容易扎伤、刺痛皮肤。所以炕席之上铺设炕毡,它是将兽毛用开水烧烫,搓揉,使其黏合,具有一定的厚度,保暖效果佳。以前,子长县内还有“毡匠”,就是擀毡的匠人,但后来的毡多为机器制作,擀毡匠也越来越少。炕布,人们也称它为“漆布”“油布”,铺在炕毡之上,其图案丰富多彩,装饰效果鲜艳,而且防水,污渍、油渍一擦即净。炕上陈设器具在过去比较多见,主要有炕桌、炕柜等。炕桌,一般为方形短腿,有的设有抽屉。它是炕上家具的主角,用途广,不仅具备饭桌、茶几、书桌等功能,而且可以作为家庭妇女平日里做针线活的平台。
  2 炕上精神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古老的陕北黄土高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温暖炕头上的人。炕,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设施,承载着他们的精神文化,寄托着他们的精神信仰。
  2.1 繁衍生息
  休息睡眠是一盘炕最基本的功能,陕北人特别重视生育。从婚俗来看,把新娘子娶回家后的“抱孙子”“吃儿女扁食”“压四角”等活动都是在炕上进行,這些无不关涉着繁衍生息,而且“重男轻女”思想较明显。他们期望生儿子,一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让血液永久延绵,二是认为儿子可以为自己养老送终,死后能享受供奉。
  2.2 婚丧嫁娶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子长县,婚姻缔结经相亲、商话、定亲、择日、结婚等环节。结婚当天,迎亲的礼节主要有:布置帐房窑、迎亲、合髻、宴请、闹洞房等。布置帐房窑的其中一项就是给炕上换上喜庆的、大红大绿的新被褥,然后在炕褥子的四角压上核桃、枣、花生、桂圆等,俗称“压四角”,以祝福新人。待新郎将新娘迎娶回来之后,会在炕上举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如“踏四角”“吃儿女扁食”、合髻等等。合髻,又称“结发”,当地方言为“上头”,将新娘新郎的头紧挨,用一崭新的梳子来回梳理,梳者口中念念有词,关于合髻的词常听的大概有:“一木梳子长,二木梳子角角长。三木梳子撂于东风墙,双双核桃双双枣,双双儿女满炕跑,男抢核桃女抢枣,新女婿好像杨宗保,新媳妇好像穆桂英。荞麦根儿,玉米芯儿,一个看见一个亲。养小子,要好的,穿蓝的,带顶子,养女子,是巧的,石榴牡丹‘mào’①剪的。五男二女真不少,七子团圆比人高,黑头上头白头老,和和气气直到老。”念完之后梳者将用米面捏制的鸡冠在新郎新娘头上来回摆动,事毕,新娘新郎争抢鸡冠,抢到后插于墙缝,当地流行“谁抢到谁就是家中老大”的说法。
  葬礼被看作将死者灵魂送往死者世界的必经手续。在子长县,老人临终前,儿女都要赶到跟前,听其遗嘱,为其收气。待去世,给亡人用酒净身、理发等。之后子女们为其穿“老衣(寿衣)”,“老衣”为蓝面红里的绸子所做,忌灰忌黑,尤其忌用缎子做老衣,因其谐音“断子”。这些都在炕上举行。收拾完毕后,将尸体置于铺有谷草的木板。
  2.3 伦理道德
  热炕头,当地方言也叫“锅脑头”,是紧邻锅灶台的那一片炕,它是做饭时最先烧热的那一块,是一盘炕最温暖的地方。不论是过去“几代人同睡一炕”,还是现在一家三四口人睡一炕,都是长辈睡在炕头,晚辈睡在炕梢,这是家长地位的一种象征,也是伦理长幼有序的体现。但是家中来了客人,主人会把他们让到炕头睡,这体现对客人的友爱。此外,在炕上,还有个讲究就是炕上的枕头不能踩,踩枕头或坐枕头都认为是不吉利的,也是对人的不尊重或轻视。
  3 结语
  陕北人民生在炕上,死在炕上,从呱呱落地到白首归天,都离不开炕。它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更记录着陕北人民一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传统的火炕,它是我们祖辈智慧的结晶,本文通过详尽客观地记录炕文化,对弘扬传统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①mào:取其音,句意为随心而剪。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