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受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影响,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广州塱头古村的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塱头古村现存的问题,探讨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研究塱头古村文化景观的保护原则及设计策略。
  关键词: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塱头古村
  古村落的建设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热点之一。古村落景观建设是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媒介之一,一个记载着历史发展和文脉的村落不仅能刺激旅游发展,而且将会树立这座城市的美好形象和展现独有的文化精神。塱头古村,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保存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岭南建筑、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因而多次被评为“历史文化民村”的称号。然而塱头古村的景观保护与发展中仍存在问题,村落环境景观设计单一、传统建筑空置未利用、村落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顾此失彼等问题,因此基于对塱头古村的保护前提下进行创新设计,探讨和寻找适用于古村落景观环境的设计策略与营造方法。
  1 塱头古村景观概况
  1.1 自然景观
  塱头古村落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部,村域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塱头古村落具有发达的水系,该村位于湖泽北面,南面向大片湖泽,村的正南面有三口风水塘,与东西面鲤鱼涌、千亩鱼塘相连,形成典型岭南水乡的优美环境。塱东、塱中和塱西由南北向的河涌分隔,河涌水面宽窄有致,总长约1255米,最窄处约25米,最宽处约55米,具有较强的景观可塑性。村落总体平面布局簡单清晰,古建筑基本是沿着巷里呈线形排列,自西南、向东北呈传统梳式网格分布,为广府地区典型的梳式布局。
  塱头古村落的环境景观资源除了周边的水系,还有巷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等,广场主要位于塱东、塱中社村面建筑前,风水塘边栽满榕树,为村民提供了休闲的环境,广场还用于大型民俗活动,另外还有二十多条南北向的巷里,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提供邻里间走动。
  1.2 建筑文化
  塱头古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青砖建筑约400座,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古建筑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多为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结构严谨,造型美观,以“盎剖献骒”舯居中,两边建宗祠、书院、书室,主要的宗祠书院成排坐落于村面,宗祠、书院广泛采用砖雕、木雕、石雕、陶塑、灰塑、壁画等装饰工艺,装饰内涵丰富独特,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最具有代表性,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征。
  1.3 民俗文化
  塱头古村自古崇尚“耕读传家”,历史上塱头古村共有48人高中科举,流传着“七子五登科”“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等故事,其保留下来的12对旗杆夹体现了崇尚“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因此又被冠以“进士村”之美誉。同时在建筑构件上具有丰富的装饰主题,通过木雕、砖雕、石雕、壁画等工艺来表现族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还有其独特的楹联文化,悬挂于每间祠堂书院大门外,有“一联一故事”的美誉。此外,塱头村拥有独特的民俗活动,如百老做寿、元宵灯会投灯、舞狮贺年、塱头三大祭等。
  2 塱头古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塱头古村的深入调研,其现存的问题归纳为以下的内容:
  2.1 建筑保护不足,聚集空间规划缺乏
  塱头古村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内外部,大多为砖木空间结构。随着时间的侵蚀和风化,大多数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许多建筑构件面目全非。尽管已针对重要建筑进行了修缮,但依然存在许多未被利用的古建筑。此外由于建筑的分布过于密集,村民加建或新建的住房与传统建筑的风貌产生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随意加建的建筑也使村落整体规划布局变得更密集。
  2.2 景观模式单一,地域特色缺失
  塱头古村建筑之间的景观配置少且破坏严重,尤其在巷里之间的植被几乎没有,从而使整个空间缺少灵活性,失去了原有的景观价值。
  2.3 文化内涵不高,品牌意识缺乏
  塱头古村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上缺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特色的地域文化未能被发扬。古村景观的文创品牌塑造意识不强,造成景观的吸引力不足,许多景点只作为游览,缺乏特色且具有参与性的体验性项目,未能发挥商业旅行的功能,无法留下游人。
  2.4 村落发展滞后,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
  塱头古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种植业,产量低销量少,缺少其他产业支撑,村民难以自发性承担文物修葺的重任,另外民间资金投入不足。虽由政府出资建设和推广,效果并不明显。村落里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比较简陋,如游客休息区的不完善、服务站的缺少、公厕卫生条件差等设施不健全问题。
  3 塱头古村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
  3.1 合理修缮古建筑,统一古村建筑风貌
  从宏观来看,村落整体规划维持原始风貌基础上,塱头古村的整体规划分为服务区、主要景点区和休闲游玩区,按景观节点来看可以细分为服务区、停车场、临水区、建筑参观区、休闲广场等,区域与区域之间相连贯穿,风格统一和谐。
  从微观来看,对传统建筑进行合理修葺,针对建筑内外部、装饰构件、壁画等进行翻新和修补。为避免建筑院落或者巷道空间出现不协调的空间形式,结合现代建筑材料与历史建筑的风格进行设计,既满足了古建筑的美观性,又实现了创新运用的要求。合理利用本土材料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沿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材料如青砖、花岗石,运用于景观文化墙、生活广场、娱乐广场等。此外,在塱头古村中的几个主要池塘、河涌上,在保护水域系统前提下丰富水景,如设置桥梁、凉亭、汀步、叠水等亲水平台,形成层次丰富、变化多变的水景空间。
  3.2 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村容面貌
  完善塱头古村旅游道路系统,规划合理的游览路线,设置灵活多变的休闲步道,让人们能方便出入、深入游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如在各个景观节点上增设服务站、指示标志、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特产店、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店等配套的商业设施。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去考虑游客体验心理,设计合理性、符合人机工程原理的趣味小品、休闲座椅等公共设施于景观节点中,增加人们停留的时间,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3 保护传统村落为主,开发旅游景点为辅
  通过对塱头古村环境条件与文化资源的深入调查,在保持不改变村落布局的基础上,将多条街巷改造设计,打造成民俗风情旅游商业街,沿街巷道路统一改建建筑外立面,形成统一风格。商业旅行街的定位应体现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在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能带动本地的旅游业。
  3.4 弘扬与建设优良的传统民俗文化于景观中
  在村落的整体规划上将塱头古村的民俗文化如耕读文化、楹联文化、建筑装饰文化、舞狮、游灯会、三大拜祭等当地传统的民俗风情运用于每一个景点、每一条街巷,根据不同的文化内涵设置不同的景观主题,运用景观小品、雕塑等方法来丰富村落文化,弘扬民俗特色,强化塱头古村的文化景观品牌。
  3.5 丰富建筑群间绿化种植
  从村落整体的布局来看,建筑区绿化率过低,尤其是街巷植物稀少,因此针对缺乏景观绿化的区域进行改善,增加更多具有观赏性的植物,达到乔木、灌木与花草的搭配。另外在不同的景观节上通过绿色景观划分区域,为游客提供乘凉区、遮阳区等,将塱头古村打造为生态的乡村文化特色景观。
  4 结语
  本文以塱头古村为例,根据村落现有的问题对古村落的文化景观设计提出了设计策略与方法,从建筑、环境景观、文化等方面为核心进行入手,实现村落的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村落特色文化、开发旅游发展业,具有价值性和创新性,也为我国古村落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 赵鸿炜.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以东源村为例[J].装饰,2014(2):141-142.
  [2] 唐伟标.广州炭步镇塱头村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侨大学,2015:33-35.
  [3] 陈磊晶.广州花都塱头古村落景观保护利用研究[J].南方建筑,2017(1):47-48.
  [4] 徐进.景德镇进坑古村的保护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8(11):1-3.
  作者简介:于静仪(1990—),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助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服装与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85.htm